您正在使用IE浏览器,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请升级到最新版Edge浏览器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 查看详情 / 关闭提示

X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便民地图

两江机构

两江政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两江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日期:2022-10-24

字号:
分享:
打印:

一、背景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20211110日,市政府出台《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市教委要求各区县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向市教委报备。为高质量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区教育局会同中国教科院、重庆教科院、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组建专班,按照上级“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要求结合两江新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本规划包括11章,围绕“建设基础教育强区”“建设智慧教育新区”两大目标,系统谋划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体例上采取“任务+专栏”的规划文本呈现形式,设计了34项重大政策举措9个项目专栏、36个重大项目

第一章“全面推进新区教育进入新阶段”。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成效和经验,分析“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教育规划的重要遵循和努力方向。提出到2025年,建成基础教育强区、智慧教育新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劳动教育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的目标,打造优质均衡、智慧人文、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

第二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二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章“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二是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三是办好高水平普通高中教育。

第四章“提高公共教育服务品质”。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二是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三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区。

第五章“增强教育创新发展动力”。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二是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三是规范发展优质特色民办教育。

第六章“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涵盖4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三是创新教师队伍管理。四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第七章“打造智慧教育特色”。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建设智慧教育新环境。二是培育智慧教育新生态。三是推进智慧教育新变革。

第八章“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教育法治建设。二是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三是深化社会参与教育治理。

第九章“开创教育开放新格局”。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建设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高地。二是构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平台。三是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第十章“全面加强新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涵盖3项重点工作:一是以党的领导全面引领教育发展。二是构建规范化智慧化党建体系。三是促进标准化特色化党支部建设。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从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建设一流校园环境、加强科研与智力支持保障、开展规划实施的全面督评、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六个方面对落实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外,《规划(送审稿)》以专栏的形式,设计了包括“思政课建设提升计划”“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建设计划”“中小学体育提升计划”“学前教育普惠优质行动计划”“优质特色高中建设计划”等36个重大项目,以项目推进规划落实。

三、主要特点

规划的编制,始终坚持做好三方面的衔接:一是与中央文件的衔接。坚持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文件的衔接,确保教育规划编制符合中央。二是与市委、市政府文件的衔接。按照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要求,确保教育事业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三是与教育领域文件的衔接。坚持与《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等文件的衔接,确保教育规划“上下对接、左右协调”。

附件下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