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115000005567784755/2022-04011 [ 发文字号 ] 渝两江党办发〔2022〕50号
[ 主题分类 ] 体育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成文日期 ] 2022-10-12 [ 发布日期 ] 2022-10-12

中共重庆两江新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两江新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


重庆两江新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8





目 录


一、规划背景- 1 -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 1 -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4 -

(一)指导思想- 4 -

(二)基本原则- 5 -

(三)发展目标- 6 -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8 -

(一)落实国家战略,推动群众体育健康发展- 8 -

(二)聚焦人才引育,提升竞技体育实力- 11 -

(三)践行体教融合,加快青少年体育发展- 13 -

(四)扩大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6 -

(五)完善场地配置,实现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8 -

四、保障措施- 20 -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 -

(二)提供政策保障- 20 -

(三)加快体育科技创新- 21 -

(四)落实体育资金投入- 21 -

(五)扩大体育人才规模- 21 -



重庆两江新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两江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建设重庆智慧之城,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体育特色强区的重大机遇期。为此,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我区体育发展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

1.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时期,两江新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三届两江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六届两江新区“两江杯”青年足球赛等一系列群众体育赛事,举行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362次。现有草根体育组织、民间健身组织等自发性群众体育团体102个,社区健身点157个,群众体育规模不断壮大,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2%,市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94%,位居全市前列。两江新区直管区共有公共运动场136处,楼宇健身房59个,营业性体育场所13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910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名,全民健身基础不断夯实。

2.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时期,两江新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我区运动员在国内大赛共获得冠军30余个,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共计1000余项,充分展示我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成功举办2018年全国室内跳伞(风洞)锦标赛、世界滑板冲浪亚洲巡回赛中国站及亚洲巡回赛总决赛、2018国际马联(FEI)青少年场地障碍赛暨城市系列菁英赛重庆站、2019年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比赛等各级各类重大赛事。

3.青少年体育欣欣向荣。两江新区各中小学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目标,体育教学项目丰富、形式多样、师生参与度高,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基本建立。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学生体质合格率为94.8%,小学生体质合格率高达98.35%,体育特色学校覆盖率达60%,全区专职体育教师369人,兼职体育教师11人。

4.体育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区体育产业全面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和智慧体育关联企业总数超过300家。体育彩票销售逐年攀升,体育彩票公益金利用率逐年提升,2020年体彩总销售达1.22亿元。2016-2020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经费共694.22万元,对体育公益事业助力大幅提升,2018年、2019年,两江新区获评市级体育彩票销售管理优秀奖。

5.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夯实。两江新区已规划体育用地42.33公顷,已建体育设施占地30公顷,体育设施用地存量12.33公顷,现有体育场地1762处,场地面积210.57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8个街道已经实现商业小区100%安装健身路径,公租房、安置房小区已配健身路径88套、健身器材465件。一系列重大体育基础设施工程开建或建成,重庆龙兴足球场即将竣工,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公园配建体育设施、学校场地、社会场馆统筹建设效果显著,15分钟居民健身圈逐步形成。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研判“十四五”时期两江新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编制本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面临的挑战:国际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逆全球化升温提升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势必受到一定的阻击。从国内看,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时期,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体育产业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任务艰巨;国内新区自身方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创新不足,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偏弱,青少年体育“家校社”联动体系尚未构建,体育场地设施布局有待完善。

面临的机遇:

1.顶层设计不断推高体育战略定位。自党的十九大开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全民健身掀起新热潮,建设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新发展格局下联动互补、共生共荣的“大体育”生态加速构建,体育发展将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新格局。

2.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全民居家健身抗疫,扭转了人们过去对健康的片面理解,凸显体育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后疫情时期,人们对运动技能、体育锻炼、健康知识的需求将迅速大幅提升,追求更加绿色健康、润泽生命的运动生活方式。

3.新定位新名片提供体育发展新机遇。未来新区将紧扣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和建设重庆智慧之城两大定位,围绕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两高”“两区”目标,抓住用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4.科技创新助力体育发展。两江新区正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政策支撑,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给体育插上智慧翅膀,为打造体育事业新格局按下“快进键”、为体育优势资源要素聚集跑出“加速度”、为体育产业发展交出“高质量”答卷。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体育强市和推动两江新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统一部署,紧扣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和建设重庆智慧之城“两大定位”。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体育发展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所在。必须始终坚守、毫不动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体育治理体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在体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持续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从场馆供给、组织建设、健身指导、赛事安排等方面着手,构建从学龄前到中老年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体育的全区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两江新区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剖析、科学施策,切实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安全的体育发展目标。

——坚持改革开放。强化改革开放对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坚定不移地以创新促改革,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标准的制定,破除制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各种壁垒和利益格局,确立“大体育”“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体育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发展目标

全力实施两江新区“1525”体育发展战略,为实现建设“两高”“两区”目标提供体育新动能。

1525”体育发展战略内涵:

——锚定“1个定位”:打造高品质体育生活示范区,努力建成特色体育强区。

——聚焦5大重点领域。聚焦“全民健身”,构建惠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聚焦“人才引育”,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聚焦“体教融合”,共建青少年体育协同发展体系;聚焦“体育消费”,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智慧体育”,优化升级体育场地设施布局。

——落实25项特色工程。按照“体育发展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的思路,依据“固根本、补短板、扬优势、抓特色、出实效”的原则,从体育发展的5个重点领域中,各遴选出5项体育特色工程,共计25项工程,作为打造高品质体育生活示范区,努力建成特色体育强区的主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2025年,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8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7%以上,体育特色学校覆盖率达到10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50%以上,体育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竞技体育“基础大项”实力全面跃升,国际跳棋等优势项目在国际、国内赛事取得新成就。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2.2平方米以上。届时,群众体育实现新跨越,竞技体育开启新篇章,青少年体育迈入新征程,体育产业成为新引擎,体育场地设施完成新布局,夯实体育特色强区建设基础,勾勒出高品质体育生活示范区的雏形。

2035年远景目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跃升,力争为市级、国家级输送一批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更全面、管理体制更科学、运行机制更高效、人才培养更多元。青少年体育素养大幅度提升,体质状况显著改善,“家、校、社”联动体系成熟完善。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跨界融合范围更广,体育消费潜力全面释放,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全面完成新区场地设施智慧化升级,基本形成场地设施多供给模式,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体育强市和推动两江新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统一部署,紧扣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和建设重庆智慧之城“两大定位”。着眼五大主要内容:一是落实国家战略,推动群众体育健康发展。编制《重庆市两江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着力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六边”工程,积极组织区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扶持各类民间体育团体发展,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理念,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探索“体卫融合”模式。二是聚焦人才引育,提升竞技体育实力。调整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引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施“金牌教练员”轮训进修制度,提升全区教练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准。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实力,补齐竞技体育短板。三是践行体教融合,加快青少年体育发展。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体育服务管理功能,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完善中小学高水平体育人才引进机制,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各级联赛、体育冬夏令营等方式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动互通。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监管体系,鼓励中小学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并给予扶持推广。四是扩大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通体育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更为开放、更具活力、更加全面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域的体育消费需求。进一步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引进5-8个国内品牌赛事落户两江新区。五是完善场地配置,实现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大体育基础设施供给,努力完成“一场两馆”建设。依托两江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集中、数字信息技术完善的优势,率先完成体育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工作,并依托大数据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体育场馆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区内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互通互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体育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体育发展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

(二)提供政策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严格落实重庆市体育发展“1+5+1”行动计划,根据两江新区体育发展实际出台上下连贯、协调统一的政策文件。

(三)加快体育科技创新

大力支持现代科技成果向体育产业领域的转移与应用,鼓励企业以群众健身需求为目标,增加体育科研投入,创新研发体育产品。加大对体育科研创新平台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四)落实体育资金投入

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强化政府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的体育发展投入机制,支持新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加体彩公益金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支出。

(五)扩大体育人才规模

以高水平应用型体育人才为目标,完善引才、育才机制。健全体育发展人才引进制度,依照体育发展需求,高标准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体育人才。完善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进修渠道,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完善人才保障制度,落实薪酬待遇,积极举办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创新活力。确保人才引进程序公平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我要写信
  • 版权所有: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