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应急管理 > 应急预案
[ 索引号 ] | 115000005567784755/2022-0002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应急管理 | [ 体裁分类 ] | 预案 |
[ 发布机构 ]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
[ 成文日期 ] | 2021-12-31 | [ 发布日期 ] | 2022-01-04 |
重庆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重庆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编制
目录
1总则........................................................................................................... 1
1.1制定目的....................................................................................... 1
1.2制定依据....................................................................................... 1
1.3工作原则....................................................................................... 1
1.4适用范围....................................................................................... 2
1.5跨区域联动................................................................................... 3
1.6分级分类....................................................................................... 3
1.7风险现状....................................................................................... 4
1.8应急预案体系.............................................................................. 4
2组织体系................................................................................................... 5
2.1指挥机构....................................................................................... 5
2.2办事机构..................................................................................... 10
2.3应急救援队伍............................................................................ 11
2.4应急专家组................................................................................. 11
2.5应急志愿者................................................................................. 11
3监测与预警............................................................................................ 11
3.1监测.............................................................................................. 11
3.2预警.............................................................................................. 12
4应急处置................................................................................................. 15
4.1信息报告..................................................................................... 15
4.2先期处置..................................................................................... 16
4.3分级响应..................................................................................... 17
4.4指挥协调..................................................................................... 17
4.5处置措施..................................................................................... 18
4.6响应升级..................................................................................... 19
4.7信息发布..................................................................................... 19
4.8响应结束..................................................................................... 19
5恢复与重建............................................................................................ 19
5.1善后处置..................................................................................... 19
5.2社会救助..................................................................................... 20
5.3调查评估..................................................................................... 21
6应急保障................................................................................................. 21
6.1应急队伍保障............................................................................ 21
6.2装备保障..................................................................................... 21
6.3物资保障..................................................................................... 22
6.4资金保障..................................................................................... 23
6.5医疗卫生保障............................................................................ 23
6.6治安保障..................................................................................... 23
6.7通信保障..................................................................................... 23
6.8交通运输保障............................................................................ 23
6.9公共设施保障............................................................................ 24
6.10气象服务保障.......................................................................... 24
6.11科技支撑................................................................................... 24
6.12法制保障................................................................................... 24
7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 24
7.1宣传教育..................................................................................... 25
7.2培训.............................................................................................. 25
7.3演练.............................................................................................. 25
8附则......................................................................................................... 25
附件1 两江新区管理区划及职能表................................................ 27
附件2 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风险分析表................................... 28
附件3 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预警流程图................................... 32
附件4 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基本响应程序框架图................. 32
附件5 指挥部组织架构图.................................................................. 34
附件6 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联系方式............................................ 34
附件7 两江新区主要部门及应急资源表....................................... 37
附件8 重庆市应急管理专家名单..................................................... 38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应对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行为,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体制和应对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促进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六十九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19〕第708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2年3月23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渝人大常委会公告〔2015〕第37号)《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渝办发〔2008〕第273号)《重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渝府发〔2011〕第3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结合两江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1.3.1人民第一,生命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3.2统一指挥,专常兼备。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两江新区应急管理工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做好本级本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坚持“属事、属地、属权”原则,做好行业部门安全监管“防”和应急部门加行业部门“救”应急机制,衔接好行业部门与街道的责任链条,确保形成整体合力。
1.3.3反应灵敏,上下联动。按照突发事故灾难的类别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总牵头,坚持“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做好“防、减、抗、救”的全过程管理,抓好常备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管理工作,企业要完善应急机构、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属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做好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物质和后勤保障工作。
1.3.4社会动员,全民参与。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两江新区直属管理区域(鸳鸯、人和、天宫殿、翠云、大竹林、礼嘉、金山、康美等8个街道)及建设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分局在直接开发区域(鱼嘴镇、复盛镇、郭家沱街道、龙兴镇、石船镇、水土镇、复兴镇等7个建制街道以及重庆保税港区集团、江北嘴投资集团、重庆悦来投资集团在两江新区范围内的开发管理区域以及重庆港务物流集团的果园港区和寸滩港区)职权管理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故灾难;市政府认为需要管委会直接处置的突发事故灾难。
1.5跨区域联动
突发事故灾难联动,各单位按照“职权行使到哪里,应急救援就到哪里”总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直属管理区内的突发事故灾难由管委会负责处置,各行业部门按照“各行其职、分工负责”处置;直接开发区内的突发事故灾难由各行业部门根据职权管辖范围,按照“属事、属地、属权、主体”原则,承担应急救援联动处置。
1.6分级分类
1.6.1依据突发事故灾难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故灾难四个级别。
(1)一般事故(Ⅳ级):3人以下死亡,或重伤1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2)较大事故(Ⅲ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3)重大事故(Ⅱ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4)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重伤1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上述有关数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6.2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水上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火灾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1.7风险现状
两江新区地处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管理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由于辖区均为城市区域,具体风险主要体现为城市道路、桥隧、危化品经营、储存企业、建筑施工、区域隐患、供电、排水、特种设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体风险现状见附件2)。
1.8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重庆两江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四个专项应急预案之一,两江新区各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本预案编制各自修编评审本部门应急预案,并与本预案相衔接。
本预案配套12个单项预案,具体预案名称如下:
(1)重庆两江新区工业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产业促进局)
(2)重庆两江新区成品油经营储存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代服务业局)
(3)重庆两江新区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代服务业局)
(4)重庆两江新区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管理局)
(5)重庆两江新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城市管理局)
(6)重庆两江新区道路运输应急救援预案(城市管理局)
(7)重庆两江新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市场监管局)
(8)重庆两江新区危险化学品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局)
(9)重庆两江新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安分局)
(10)重庆两江新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交巡警支队)
(11)重庆两江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生态环境分局)
(12)重庆两江新区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消防救援支队)
2组织体系
2.1指挥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较大、一般事故,指挥部即为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协调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重大、特别重大事故,指挥部并入市级现场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2.1.1指挥部的人员组成
总指挥:由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
副总指挥:由管委会分管领导、应急管理局、分管部门负责人担任。
成员:由纪工委、宣传部、经济运行局、产业促进局、现代服务业局、科技创新局、财政局、建设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司法局、社会发展局、教育局、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火车北站综管局、总工会、团工委、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消防救援支队、规划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
2.1.2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成立相应工作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2)做出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的重大决策,依法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救援命令。
(3)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4)依法发布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的决定。
(5)依法发布有关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
(6)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2.1.3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应急管理局:传达指挥部指令,向市应急局报告事故
相关信息;协调驻区单位参与救援工作。牵头危化品储存、经营领域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履行运转枢纽职责;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调集专业救援力量和装备;做好应急抢险人员的安全防护;分配发放应急救援物资和救灾生活物资;预防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由应急部门牵头组织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调查,消防救援机构在事故调查组统一组织下开展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的延伸调查。
(2)宣传部:负责起草新闻通稿,组织新闻发布会,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做好现场新闻媒体接待和服务工作;负责监控网络舆情,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及时辟谣。
(3)经济运行局:组织有关力量对事故抢险救援,协助调配本行业内的救援器材和物资。
(4)产业促进局:牵头工业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电力、燃气、通信的应急保障;组织有关力量对事故抢险救援,协助调配本行业内的救援器材和物资。
(5)现代服务业局:牵头商贸企业和成品油经营储存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有关力量对事故抢险救援,协助调配本行业内的救援器材和物资。
(6)科技创新局:配合参与事故抢险救援,协助调配本行业内的救援器材和物资。
(7)建设管理局:牵头建设工程领域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恢复道路、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开展救灾物资运送、危险物品转移等工作;牵头房屋改造、修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房屋拆除等引发的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8)城市管理局:牵头水上交通和道路运输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应急救援交通运输保障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恢复道路、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开展救灾物资运送、危险物品转移等工作。
(9)社会发展局:负责事故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在事故救援现场设置临时医疗急救区;对伤员进行紧急医疗处置,并迅速将需要进一步救治的伤员转送到指定医院;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10)社会保障局:负责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参与善后处理工作。
(11)市场监管局:牵头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检验机构对事故有关特种设备进行质量检验,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
(12)财政局: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属两江新区应承担部分的应急处置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13)教育局:参与本行业的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疏散、安置、救护及事后恢复工作。
(14)司法局: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提供法律支持。
(15)火车北站综管局:牵头火车北站地区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向管委会和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负责或协调处理站区安全事故善后工作。
(16)总工会: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7)团工委:保障应急志愿者在突发事故应对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18)纪工委:参与事故调查工作,依法依纪调查、处理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19)公安分局:牵头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应救援工作;负责现场封锁、警戒、保护现场及周边区域治安秩序和控制涉嫌违法、违规相关负责人;协助有关部门疏散转移现场和周边受威胁区域人员;开展交通管制,维护现场交通秩序和开辟应急专用通道;做好现场指挥部安全保卫工作。
(20)交巡警支队:牵头道路交通突发事应救援工作;为事故救援提供交通保障、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
(21)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工业企业违法排污造成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对事故现场周边环境进行应急监测,并提出消除和控制污染危害的技术处置建议。
(22)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因地质灾害等引发的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环境地质勘察;负责提供事发区域地形、影像等地理信息资料,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保障服务。
(23)消防救援支队:牵头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危险化学品专家指导下控制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处理。
(24)事发地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开展本辖区内发生的事故灾难先期处置工作;做好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物质和后勤保障工作;牵头开展本辖区内发生的事故灾难救援善后工作;协助开展现场管控工作。
(25)水务、电力、燃气、通信等单位负责为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提供水、电、气、通信等应急保障,及时抢修受损水、电、气、通信等设施设备。
2.1.4现场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和主要职责
指挥部根据事故灾难现场处置需要设置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的指挥长由指挥部总指挥担任或指定。发生一般和较大事故灾难的,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灾难的,现场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开展事故灾难先期处置工作,在市级指挥机构到达现场后,配合市级指挥机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划定事故现场的警戒范围,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及其他强制性措施。
(2)研究判断突发事故灾难性质及危害程度,组织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源。
(3)根据指挥部的决定,调度或征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4)组织营救受害人员,转移受威胁人员和重要财产。
(6)向指挥部报告现场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7)向指挥部提出现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指挥部同意后宣布现场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秩序维护组、舆情导控组、善后工作组、后勤保障组、调查评估组、环境监测组、专家组。各救援小组应急职责见附件。
2.2办事机构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局,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由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履行突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负责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
(1)统筹管理、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具体事务。
(2)编制和修订本预案及其操作手册,组织协调预案演练、业务培训和应急物资储备,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与措施的落实。
(3)督促指导辖区街道、单位制定相关预案,并做好预案的备案工作。
(4)动态掌握事故风险、隐患和事故信息,做好预测和预警,及时向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5)组织或参与事故灾难灾情统计、核查、上报、新闻发布和事故评估、调查处理工作。
(6)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分局、消防救援支队等所属的应急队伍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力量。
2.4应急专家组
从重庆市政府专家库中抽调相关专业的专家组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专家组,为突发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技术支持和专业咨询服务。
2.5应急志愿者
由区团工委、应急管理局牵头,建立健全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及调用机制,鼓励应急志愿服务行为,引导应急志愿服务行动,发挥应急志愿服务作用,保障应急志愿者在突发事故灾难应对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3监测与预警
3.1监测
3.1.1管委会建立突发事故灾难风险管理体系和危险源、危险区域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机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动态监控。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督检查。
3.1.2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每一个隐患,要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短期内能完成整改的要立即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对重大隐患,要立即依法停业停产整顿或关闭。
3.1.3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有关单位要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事故灾难监测体系,完善突发事故灾难监测制度,根据突发事故灾难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明确专(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灾难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汇交共享。对于涉密的重要信息,负责监测收集数据的部门和单位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3.1.4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各驻区机构和有关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时汇总、分析、处理本地区、本部门或本系统突发事故灾难与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信息,并负责收集、整理和研究发生在国内外可能对两江新区造成重大影响的重大突发事故灾难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报管委会,并通报区级相关部门。
3.2预警
3.2.1确定预警级别。可以预警的事故灾难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故灾难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预警信号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市级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存在冲突的以发布单位行政级别高者为准,行政级别一致以后发布者为准。
3.2.2发布预警信息
(1)一、二级预警信息,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市级有关部门或单位发布。三、四级预警信息由管委会或者管委会授权的部门和单位领导批准后予以发布。管委会授权的部门和单位发布预警信息的,应当同时报区应急中心备案。
(2)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3)管委会或者管委会授权的部门和单位发布的三、四级预警信息,有升为二级及以上趋势的,应及时由管委会上报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或单位,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规定启动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4)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有关单位加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建立面向基层的预警信息传递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预警信息接受传递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车、社区大喇叭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速、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各界和公众。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足以周知的有效传播方式。
(5)两江新区政务微博、政务微信、APP(“两微一端”)等新闻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准确、无偿地向社会公众传播预警信息。
3.2.3预警响应
(1)属地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响应;
(2)搜集报告事故情况;
(3)立即会商研判,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适时发出预警;
(4)及时向社会发布采取的特定措施、避免或减轻危害的建议及劝告;
(5)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机构、应急专家等随时对突发事故灾难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6)预测发生突发事故灾难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强度、级别等。
(7)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故灾难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安排部署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与处置指挥人员、值班人员等进入待命状态,
(8)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9)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10)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11)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故灾难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12)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故灾难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13)采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同时,各部门应依据已发布的预警级别,适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履行相应的职责。
3.2.4预警调整与解除。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专家会商建议,按程序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及时发布。当确定突发事故灾难不可能发生或危险已经解除时,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应立即宣布解除预警,终止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措施。
3.2.5预警支持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监测技术手段,强化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建设。管委会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应急管理局要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监测预警能力,通信运营单位要建立快速、畅通的绿色通道,及时处置预警信息堵塞、中断等故障,确保预警信息传播高效、快速、及时、准确。
4应急处置
4.1信息报告
4.1.1获悉突发事故灾难信息的公民、法人、有关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员应当及时向所在街道、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故灾难信息。情况紧急时,可直接拨打管委会值班电话报告或向110、119、120报告。
4.1.2发生一般突发事故灾难后,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向区级主管部门报告。
4.1.3发生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或死亡2人及以上的紧急、敏感突发事故灾难后,事发地街道、区级主管部门应当在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管委会。
4.1.4对于事故灾难本身比较重要或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故灾难的信息,或涉及到港澳台人员、外国人员或两江新区赴外(港澳台)人员的事件,事发地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立即报告管委会。
4.1.5应急管理局要及时汇总、研判、上报突发事故灾难信息和情况,在接报后第一时间向管委会领导报告,同时将领导的批示(或指示)传达给有关单位,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4.1.6突发事故灾难信息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信息来源、接报时间、事发时间、具体地点、简要经过、事件性质、危害程度、事件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工作等,并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根据事件可能达到或演化的级别和影响程度,及时续报事件发展情况。
4.1.7两江新区值班室对于接报的突发事故灾难信息,在报管委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同时,应当按规定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相关市级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区外重大影响的突发事故灾难,报管委会批准后,通报毗邻区政府,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4.1.8信息安全。信息报告全过程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的各项制度和规范。
4.1.9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通信单位保障现场通信和视频图像传输;公安分局负责受理突发事故灾难公众报警,监控范围内的视频图像传输。
4.1.10管委会各部门、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应当建立突发事故灾难信息报告员制度,建立健全业务培训、信息报告、举报奖励等制度,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报告突发事故灾难信息提供便利。
4.2先期处置
4.2.1事故灾难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事发地街道分管领导或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遵循安全就近原则选择指挥场所,成立先期指挥机构,调配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做好现场指挥部搭建工作。做好食宿、协调场地等后勤保障,所涉其他单位应急资源,由相关行业部门牵头协调保障;负责本辖区内发生的事故灾难救援善后工作。
4.2.2疏散周边群众并妥善安置,组织力量先期救援,搜救被困人员,救治受伤群众,控制事态发展,避免事件扩大升级。
4.2.3封闭事发现场,设立警戒区域,加强现场及周边管控,严控现场出入人员车辆,开辟应急绿色通道,维护现场秩序。
4.2.4迅速控制事故单位相关责任人。
4.2.5摸排掌握相关情况,收集事发地周边人口、地理、企业、物资、危险源等信息。
4.2.6妥善引导先期到场新闻媒体,做好媒体记者服务。
4.3分级响应
根据突发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处置能力,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工作分三个级别启动响应:
4.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采取三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灾难;由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决定启动三级响应的。
4.3.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采取二级响应:发生较大事故灾难;由管委会决定启动二级响应的。
4.3.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采取一级响应:发生重大、特别重大事故灾难;市政府启动的响应。
4.4指挥协调
4.4.1一般突发事故灾难(Ⅲ级响应):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宣布启动三级响应,并具体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分管领导报告。
4.4.2较大突发事故灾难(Ⅱ级响应):由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或行业主管部门报管委会主要领导批准后,宣布启动二级响应。管委会主要领导迅速赶赴现场,成立由区指挥部、区级有关部门、事发地街道和单位组成的现场指挥部,负责事件处置工作。
4.4.3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故灾难(Ⅰ级响应):由管委会主要领导报市政府,市政府宣布启动应急响应。管委会主要领导迅速赶赴现场,成立由区指挥部、区级有关部门、事发地街道和单位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开展先期处置。市级指挥机构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部人员并入市级指挥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有序参与相关处置工作。
4.5处置措施
(1)迅速控制危险源,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救治受伤人员,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2)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隔离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3)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5)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并向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相关信息。
(6)依法发布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的决定。
(7)依法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救援命令。
(8)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组织安抚遇险人员和遇险遇难人员亲属。
(9)依法发布有关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
4.6响应升级
4.6.1由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处置的三级响应的事故灾难事态进一步扩大,超出自身控制能力需要请求管委会支援时,由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向管委会报告,请求支援并接受统一领导。
4.6.2由管委会负责处置的二级响应的事故灾难事态进一步扩大,需要请求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区增援时,由管委会主要领导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请求支援并接受统一领导。
4.7信息发布
4.7.1由宣传部组织突发事故灾难的信息发布。
4.7.2未经批准,参与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事件原因、伤亡数字、责任追究等有关事故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
4.8响应结束
突发事故灾难处置工作基本完成,经有关机构、专家评估,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控制或消除,应急救援指挥长宣布响应结束。
5恢复与重建
5.1善后处置
宣布响应结束后,在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管委会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善后处置工作,及时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和善后处置措施,并组织实施。
5.1.1社会保障局会同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做好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工作,切实落实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和遗属的抚慰工作。
5.1.2公安分局负责突发事故灾难现场和受灾人员聚集生活场所治安防范工作,维护社会秩序。
5.1.3社会发展局协调医疗机构在受灾人员聚集的生活场所设置应急医疗卫生站(点)。
5.1.4经济运行局、产业促进局、建设管理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市政、电力、供水、供气、道路桥梁等城市公共设施进行修复,保障企业及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5.1.5城市管理局负责组织运输力量,做好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工作。
5.1.6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对受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采取措施予以恢复,对清除污染效果进行评估。
5.1.7经济运行局、产业促进局、现代服务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或商贸活动;做好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应急调拨、分配预案,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5.1.8宣传部负责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等工作。
5.1.9事发地街道继续保持或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根据本地区受损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方案,做好各项善后工作。
5.2社会救助
5.2.1社会保障局统筹协调社会救助工作,指导及监督相关慈善组织做好捐赠资金和物资的接收、调拨、分配和管理工作。
5.2.2应急管理局负责接收、分配及使用社会各界提供的应急物资。
5.2.3司法局依法为受害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5.2.4审计局对募集的灾害救助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依法进行审计。
5.2.5社会发展局统筹协调心理救援工作,总工会、团工委、妇联等单位,协助社会发展局开展心理评估、心理急救、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救援工作。
5.2.6保险公司及时开展查勘定损,简化理赔手续,对受灾单位和群众及时进行保险理赔。
5.3调查评估
5.3.1一般突发事故灾难的调查评估工作,由管委会组织开展;较大及以上突发事故灾难的调查评估工作,由上级政府负责,管委会全力配合。
5.3.2突发事故灾难的调查评估要对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突发事故灾难应对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形成调查评估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报管委会,一般不超过30天;情况特殊的,经管委会批准,可适当延长。
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管理局、公安分局、消防救援支队等所属的应急队伍是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辅助力量,应急救援专家组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6.2装备保障
由产业局、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分局、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街道和各企业按各自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装备物资准备,相关责任单位对应急装备物资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及时对应急物资进行更新补充。
6.3物资保障
6.3.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专项指挥部办公室、街道办事处、委机关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不同突发事故灾难的种类,制定本领域、本部门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开展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更新、补充、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建设等工作。区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需要,与有关企业签订合同,事先掌握应急物资产能、运力等有关信息,保障应急物资的供给。
6.3.2产业促进局、现代服务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掌握两江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的总需求及储备库存、经营库存、生产能力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满足发生突发事故灾难时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局负责保障基本生活救灾物资的储备;市场监管局负责保障特种设备运行、维持市场秩序、避免物价大幅波动、监督储备物资(特别是食品、药品等)产品质量;城市管理局负责保障物资运输。
6.3.3应急管理局负责应急物资调用,按照“先近后远,先主后次,保障急需”的原则,合理选择应急物资调用地点和物资种类。通常情况下,各单位自行调用本单位或本系统的应急物资;紧急情况、需要调用辖区外的应急物资时,由管委会统一调用。
6.3.4应急管理局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建立与周边其他区的物资调剂供应渠道和与企业间的联储联供机制,作为两江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有效补充,以备本地区物资短缺时迅速调入。
6.3.5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应急救援装备物质、后勤保障、通信保障等统筹保障。
6.3.6需要征用社会物资时,按《重庆市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6.4资金保障
管委会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和救援物资的必要经费保障。
6.5医疗卫生保障
6.6治安保障
公安分局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协助公安分局做好的治安保障工作;居委会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
6.7通信保障
委机关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本部门、本单位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形成全区一体的应急指挥信息化体系,应急管理局负责保障应急期间的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
6.8交通运输保障
由城市管理局负责、交巡警支队协助开展交通运输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6.9公共设施保障
由城市管理局负责两江新区公共设施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应急情况下,负责协调、保障公共设施。
6.10气象服务保障
由新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协调市级相关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并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负责气象灾害的分析评估和影响评价工作。应急中心对接协调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制作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6.11科技支撑
6.11.1管委会要大力推进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先进方法的研发和配备,提高突发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6.11.2应急管理局负责建设全区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充分利用专业系统支撑,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规范技术标准。
6.12法制保障
6.12.1严格执行国家、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重庆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处置突发事故灾难。
6.12.2在突发事故灾难发生、延续期间以及善后阶段,严格执行市政府制定和发布的紧急决定和命令及有关重大问题处置的工作要求。
6.12.3司法局按照管委会的要求对突发事故灾难应对工作提供法律意见。
7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
7.1宣传教育
各相关成员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常识,增强应急救援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应急救援意识,提高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能力。
7.2培训
7.2.1负责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广播电视的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广泛宣传突发事故灾难预防、避险、自救、互助、减灾等常识。
7.2.2各相关成员单位、消防救援支队、专业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岗前和常规性技能培训和战备训练,确保救援队伍的战斗力。
7.2.3各街道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普及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7.3演练
本预案至少每年组织1次应急预案演练,由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检验各相关成员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实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灾难,能迅速开展应急处置。
8附则
8.1应急管理局组织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对本预案至少每5年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
(3)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
(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
(5)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6)在预案演练或者应急救援中发现需要修订预案的重大问题;
(7)其他应当修订的情形。
8.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重庆两江新区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渝两江管办发﹝2017﹞93号)自本预案发布之日起同时废止。
8.3本预案由两江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附件下载: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