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信息 > 国土空间规划
[ 索引号 ] | 115000005567784755/2021-04402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地质 | [ 体裁分类 ] | 规划 |
[ 发布机构 ]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
[ 成文日期 ] | 2021-10-28 | [ 发布日期 ] | 2021-10-28 |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8-2020)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两江新区分局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18-2020)
编制领导小组
组 长: 孙阳
副组长: 赖传芳
成 员: 丁泉 赵永
编制小组
编制顾问: 任幼蓉 贺建波 刘廷登
编制组组长: 赖传芳
编制组成员: 丁泉 赵永 张志伟 张永乐 夏阳
刘梅 祁慧敏 熊启辉 李明强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地质灾害现状及面临形势 3
2.1 地质灾害现状 3
2.2 前期地质灾害防治状况 4
2.3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5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
3.1 规划指导思想 5
3.2 规划原则 6
3.3 规划目标 7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9
4.1 划分方法 9
4.2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9
4.3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9
4.4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11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12
5.1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与方法 12
5.2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12
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14
6.1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14
6.2 监测预警 15
6.3综合治理 18
6.4应急防治 18
6.5防治能力建设 20
6.6信息化建设 20
6.7科技创新 21
第七章投资估算 22
7.1投资估算依据 22
7.2投资估算方法与估算水平年 22
7.3规划投资估算 22
第八章保障措施 23
8.1 加强组织领导 23
8.2 完善制度建设 23
8.3 加强机构建设 24
8.4 加大资金投入 24
8.5 加强科技创新 25
8.6加强宣传培训 25
第九章附则 25
附表:
1、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点核查统计表
2、重庆两江新区已治理或已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3、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一览表
4、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点一览表
5、重庆两江新区规划监测预警点一览表
6、重庆两江新区规划专业监测费用估算表
7、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治理费用估算表
8、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费用估算表
附图:
1、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1:50000
2、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2018-2020) 1:50000
附件:
1、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8-2020)编制说明
第一章 前 言
为配合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简称《规划》)由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牵头、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两江新区分局承担组织实施,委托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负责规划调查及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本次规划工作是在全区范围内已有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及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工作中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点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的划分,提出了规划期内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并进行了投资估算。
1.1 两江新区经济概况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两江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两江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3亿元、增长10.2%,占全市比重达到13%;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67亿元、增长12.4%。两江新区直管区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亿元、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1302亿元、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10.1%,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十三五”期间,两江新区预计在“311”产业体系中,三大优势支柱产业将继续优化提升,汽车产业实现产值5000亿元
1.2 地质灾害
主要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和塌岸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3 编制目的
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近几年来全区地质灾害排查、调查成果以及本次规划调查,摸清两江新区直管范围(638km2)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进行易发程度分区;对两江新区实际管辖范围(443km2),根据各灾害点稳定性、危害性、危险性及灾害体治理难易程度,对2018—2020年地质灾害点防治工作做出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1.4 规划编制依据
1.3.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1.3.2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
1.3.3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
1.3.4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编制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技术要求实施细则》;
1.3.5《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公告〔2007〕23号);
1.3.6其他规范规程。
1.5 规划期限和范围
1.4.1 《规划》以2017年为基准期,2018年~2020年为规划期。
1.4.2 《规划》本次规划范围为现阶段两江新区实际管辖范围15个镇街,面积443km2,其余范围现实际仍分属江北区、渝北区和北碚区管辖。
截至2017年两江新区范围内地质灾害排查出的地质灾害点资料,两江新区直管638km2范围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4处,滑坡58处,占46.8%;危岩36处,占29.0%;不稳定斜坡25处,占20.2%,库岸5处,占4.0%。险情等级为4处中型,其余均为小型。
截至2017年两江新区范围内地质灾害排查出的地质灾害点资料,两江新区目前实际管辖443km2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滑坡15处,占26.3%;危岩(崩塌)32处,占56.1%;不稳定斜坡5处,占8.8%,库岸5处,占8.8%。5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共52处,中型共5处;险情等级以小型为主共54处,中型共3处。
从成因上看,实际管辖区(443km2)范围内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较为突出,人工边坡问题较多,自然斜坡(陡崖)地带发育滑坡、危岩较少;实际管辖区范围以外,自然斜坡(陡崖)地带发育分布滑坡(不稳定斜坡)较多,并发育危岩,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背斜山麓斜坡地带,危岩分布于斜坡顶部陡崖地带。滑坡和不稳定斜坡是由斜坡上的松散土体在降雨的作用下受自重影响产生滑动;危岩(崩塌)多分布于坡顶、陡崖地带以及数量较多的崩塌为人工开挖形成边坡,受外倾结构面的影响以及水的作用和差异风化作用产生滑塌和崩塌。
两江新区前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初步制定了全区地质灾害的监测、排查、预防、治理、监督等责任、措施和制度。
(2)建立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及汛期值班制度。
(3)基本建立地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4)每年对全区进行地质灾害排查,初步查清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5)对辖区各镇街群测群防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了镇、街道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6)2017年截止,两江新区共完成了11个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搬迁避让18个地质灾害点,共销号30个点。
(7)2015年开始,每年由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开展专业地质队员驻守区县工作,由专业地质队、地勘单位派专业地质人员,到镇街驻守,出现险情及时处置,及时上报,强化对群测群防监测人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处置速度,提出专业的处置建议。
两江新区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汛期,具突发性、随机性等。随着工程建设活动的日益增加,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突出的特点,2017年汛期驻守地质单位共应急出险30余次,加之地处主城区,人口密集、重要设施较多,影响重大,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形势较为严峻。通过前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经验,目前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前期由于行政区划问题,两江新区未单独开展辖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防治规划编制;
(2)近年来通过搬迁及工程治理措施,已处置了大量地质灾害点,但在城区还遗留较多地灾害点需要处置,另由于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加,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情况仍较为突出;
(3)监测预警水平、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还有待加强。
(4)群测群防工作中,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术创新水平;
(5)城乡居民的防灾意识还有待提高。
从两江新区实际情况出发,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围绕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狠抓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以加强调查评价为基础,以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以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完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建设为核心,着力解决当前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化部门协作与全社会参与,全面提升新区地质灾害防灾能力,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2.1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事关民生,责任重大,要始终把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地质灾害防治,使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脱险、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3.2.2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由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由应急处置为主向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为主转变,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调查评价精度和监测预警水平。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对工程经济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管控。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功能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等密切结合,有针对性综合防治地质灾害。
3.2.3 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统筹推进规划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的结合,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整合资源,合理配置,确保科学、高效防灾。在两江新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国土房管分局、应急中心(值班室)、城市管理局、建设局、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按照职责范围分级分部门做好各自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2.4 依法应对、科学减灾。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坚持依法应对,提高防治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高效开展防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推进决策科学化,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领域的集成转化和推广,提升综合防治能力。
3.3.1 总体目标: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服务好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以及配合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精度及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基本消除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威胁,逐步消除小型地质灾害威胁。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夯实“四重”网格化基础,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将地质灾害防治从分散的点上控制、被动应急的状态转变为面上控制和主动防灾。逐步降低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城镇区、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显著降低。
3.3.2(2018年)目标
(1)进一步夯实地质灾害“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各级防灾素质,加强地质灾害专用设备配备。
(2)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排查、巡查,2018年完成两江新区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含170km2未供应建设用地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3)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工程综合治理,2018年进行工程治理4处。
(4)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建设。
(5)开展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3.3.3(2019年)目标
(1)提高自动化防灾水平,初步实现专业监测自动化。
(2)初步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监督考核管理体系,使责任落实到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减少。
(3)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常态化,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水平。
(4)2019年进行工程治理2处,专业监测2处。
(5)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处置与救援队伍,保证应急处置、救援能力水平和效率,开展应急调度中心二期建设。
(5)开展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3.3.4 (2020年)目标
(1)进一步提高智能化防灾水平,实现专业监测自动化。
(2)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考核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位,加强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预防。
(3)2020年工程治理项目2处。
(4)开展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5)开展下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状况、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发生频率、地质环境条件、气候降水条件及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采用地质环境条件多因子表现参数综合评价方法(详见规划编制说明),本次对整个直管区范围进行易发程度初步分区,将两江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无不易发区。(详见易发程度分区图)
在两江新区直管638km2范围内,该区分布在明月山中部山麓斜坡地带和嘉陵江礼嘉沿岸,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斜坡地段的土质滑坡及斜坡顶部陡崖发育危岩。该区总面积10.9km2,占划分区总面积1.71%,具体划分如下: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分区(Ⅳ)特征表
分区 编号 |
分布位置及历程 |
面积(km2) |
分区特征 |
Ⅳ1 |
龙兴东侧明月山斜坡区 |
10.9 |
为低山丘陵地貌区,受构造影响,以斜坡地形为主,地形坡度一般10~30°,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砂泥岩~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灰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一般1~20m。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地区,目前发育地质灾害20处。 |
两江新区443km2实际管辖范围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包含在Ⅳ1边界部分有少量重叠约4.09km2,占实际管理区面积0.92%。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背斜山山麓斜坡、长江及支流沿岸附近斜坡地带,少量土质滑坡和库岸,斜坡顶部陡崖区发育少量危岩。中易发区总面积77.04km2,占划分区总面积12.08%。具体划分如下: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分区(Ⅲ)特征表
分区 编号 |
分布位置及历程 |
面积(km2) |
分区特征 |
Ⅲ1 |
水土镇区及中梁山东部斜坡区 |
15.02 |
为低山丘陵地貌区,斜坡地带地形坡度一般10~30°,局部发育陡崖,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一般1~15m。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目前发育地质灾害11处。 |
Ⅲ2 |
复兴镇东北部龙王洞山斜坡区 |
3.67 |
为低山丘陵地貌区,受构造影响,以斜坡地形为主,地形坡度一般10~30°,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砂泥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一般1~15m。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目前发育地质灾害9处。 |
Ⅲ3 |
复兴镇南西部龙王洞山斜坡区 |
4.39 |
为低山丘陵地貌区,受构造影响,以斜坡地形为主,地形坡度一般10~30°,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砂泥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一般1~15m。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目前发育地质灾害7处。 |
Ⅲ4 |
大竹林街道――礼嘉街道嘉陵江沿岸 |
6.90 |
为丘陵河谷岸坡地貌区,岸坡地带地形坡度一般10~30°,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以及人工填土,厚度不均匀,一般1~30m。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近年雨季期间发生险情较多,目前发育地质灾害3处。 |
Ⅲ5 |
龙兴西侧铜罗山斜坡区 |
11.77 |
为低山丘陵地貌区,受构造影响,以斜坡地形为主,地形坡度一般10~30°,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砂泥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一般1~15m。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目前发育地质灾害10处。 |
Ⅲ6 |
铜罗峡斜坡区 |
0.60 |
为低山丘陵峡谷岸坡地貌,地形坡度陡一般30~40°,岩性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夹页岩,第四系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一般1~15m。易发生危岩崩塌,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近年常见崩塌掉块。 |
Ⅲ7 |
石船镇区 |
26.77 |
为丘陵地貌区,地形切割深度相对较大,斜坡区地形坡度一般10~30°,局部发育陡崖,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不均匀,一般1~12m。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目前发育地质灾害11处。 |
Ⅲ8 |
鱼复工业园南部长江沿岸 |
7.92 |
为丘陵河谷岸坡地貌区,岸坡地带地形坡度一般10~30°,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以及人工填土,厚度不均匀,一般1~25m。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目前发育地质灾害10处。 |
两江新区443km2实际管辖范围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包含Ⅲ4(6.90km2)、Ⅲ8分区(7.92km2);以及Ⅲ1区覆盖(3.27km2)、Ⅲ2分区少量覆盖(0.25km2)、Ⅲ3分区少量覆盖(0.36km2)、Ⅲ7分区覆盖(15.35km2),总面积34.05km2,占实际管理范围7.69%。
除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的区域为低易发区,主要为已建成城区包括原北部新区、悦来街道、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保税港、鱼复工业园、龙兴工业园等城区,以及周边原始地平缓区域。零星发育少量地质灾害。
两江新区直管范围(638km2),低易发区总面积550.06km2,占划分区总面积86.22%。
两江新区实际管理范围(443km2),低易发区总面积404.86km2,占实际管理区总面积91.39%。
本次规划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人类工程建设和经济活动强度,分析预测区内地质灾害潜在的危害程度,结合两江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等,对目前两江新区实际管辖范围(443km2)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分区规划,为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主要处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或中易发区的中心城区、重要基础、交通设施、经济区、城市规划区等,应作为重点防治区;对于处在地质灾害高易发或中易发区的较重要基础设施、经济区,应做为次重点防治区;对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及其它区内的零星分散居民点及一般基础设施,作为一般防治区。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规模、危险性、危害程度,结合新区交通、经济、城市等发展规划,全区按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进行总体划分。(详见防治分区图)
5.2.1重点防治区(A):
新区重点防治区总面积6.9km2 ,占规划区总面积1.56%。
大竹林街道――礼嘉街道嘉陵江沿岸重点防治区(A1)
位于两江新区西南部,为中心城区(重要基础设施),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规划金融商务中心及都市功能产业带,分布于大竹林、礼嘉和康美街道。区内为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地灾点分布密度较大,危害大,主要问题是人工回填边坡和斜坡问题,近两年来发生较多地灾险情,均采取应急处置,本区面积为6.9km2 ,占规划区总面积1.56%。
5.2.2 次重点防治区(B):
新区次重点防治区面26.54km2,占总面积的5.99%。
5.2.2.1水土镇次重点防治区(B1)
该区主要分布于水土镇沿线,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水土镇附近分布较多居民区和较重要基础设施,主要为不稳定斜坡和库岸问题,本区面积3.27 km2,占规划区总面积0.74%。
5.2.2.2石船次重点防治区(B2)
该区主要分布在石船镇,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本区为已建石船镇附近较多居民区和较重要基础设施(如已建319国道等),主要问题为滑坡和危岩(崩塌)问题,本区面积15.35km2,占规划区总面积3.47%。
5.2.2.3鱼复工业园南部次重点防治区(B3)
该区主要分布在鱼复工业园南部靠长江沿线,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鱼复工业园南部分布较多居民区和较重要市政公路,主要问题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等问题,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本区面积7.92km2,占规划区总面积1.79%。
5.2.3 一般防治区(C)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及其它区内的零星分散居民点、一般基础设施作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总面积409.56平方公里,占两江新区目前实际管辖总面积的92.45%。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乡村区主要威胁分散的居民点及乡村道路等一般设施,以及在城区边缘一带,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原因,治理不完善,常见边坡等问题,应加强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监管。
地质灾害防治要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对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同时还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处置与宣传培训工作。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详见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附图2),防治措施分类统计详见附表3—附表4。
一是开展两江新区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二是按照市国土房管局的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制度要求,结合两江新区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探索运行工作效率高、防治效果好、投入经费少的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核查的工作制度,具体的工作部署及要求如下:
6.1.1 开展两江新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两江新区由于行政区划原因,前期未进行全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为全面摸清辖区地质环境状况和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为两江新区管委会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基础资料,为规划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2018年应完成两江新区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调查精度不低于1:10000比例尺。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两江新区先行先试,可同步开展辖区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6.1.2 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的“三查”工作
1、汛前排查工作
排查工作每年汛期前开展一次,由各镇、街道牵头、国土房管分局提供技术支持、驻守的地质技术支撑单位配合对辖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排查。
2、汛中巡查工作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工作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汛期值班期间根据情况不定期进行。
3、汛后核查工作
核查工作每年汛期后开展一次。每年11月,由各镇、街道牵头、国土房管分局提供技术支持、驻守的地质技术支撑单位配合对辖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核查,调查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和稳定性,为下一年度开展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监测预警是对地质灾害进行防范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新区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应进行群测群防,同时对人口聚居区和对重要基础设施等构成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在监测预警工作中,应加强与专业地质队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6.2.1.专业监测
对柳吊溪危岩、砖房子滑坡进行专业监测。专业监测点,监测资料应按旬或月进行一次汇交,遇紧急情况应随时上报。经连续3年监测,若地质灾害无明显变化,经专家论证后可将该点转为群测群防;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异常变化,经专家论证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6.2.2.群测群防监测及宣传培训
新区直接管辖区共有地质灾害点57处,均应纳入群测群防体系(详见附表3)。凡规划为群测群防监测的,监测资料应半年一次汇交,遇紧急情况应随时上报。如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经专家论证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随着监测技术、群测群防终端的不断发展,每年组织监测人及监测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1次,每期培训时间为1天。
6.2.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建设
目前,新区基本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网络及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预报网络。建立新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能全面掌握全区地质灾害的发展动态,发挥预警网络的信息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损失;将地质灾害监测信息接入两江新区突发性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
(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定期检查群测群防APP上报和记录情况,为群测群防人员配备的装备主要包括:监测专用手机、雨衣、雨鞋、测量工具等装备。以上装备因使用率高,导致故障多、损耗大,会出现无法使用或使用率低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市国土房管局统一要求,现改用群测群防人员本人自有手机,统一安装群测群防APP,每月为群测群防人员手机补贴话费。建立监测预警后勤保障机制,每2年为监测人更换一批监测必需装备。
(2)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市级主管部门主导的监测预警网络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点信息化管理、监测预警信息化、预测预报信息化、风险评估信息化、应急指挥信息化以及基础地质管理信息化等六方面。
现新区基本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成果发布等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提高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要继续在市国土房管局的指导下,建成新区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控空间信息网络系统,形成数据的获取、分析和信息发布一条龙的工作框架,及时为社会和两江新区管委会提供服务。
(3)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建设
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系统,两江新区是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配合重庆市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建立地质灾害通报、会商及预测预报等制度。完善预测预报技术方法,不断提高预测预报的精度。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科学技术研究,规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程序,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国土与“三北”地区气象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
对严重威胁新区城镇、居民聚居区、国家公益性机构、交通干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措施。本次规划纳入工程治理的项目8处,详见下表:
表6.3 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治理点
规划年限 |
序号 |
地质灾害点名称 |
类型 |
镇街 |
规模 |
威胁对象 |
稳定性 |
是否库区点 | ||||
面积 |
体积 |
威胁人数 |
威胁房屋m2 |
主要影响对象 |
威胁财产万元 | |||||||
2018年 |
1 |
岩湾崩塌 |
危岩(崩塌) |
天宫殿 |
0.2 |
0.6 |
道路及行人 |
基本~欠稳定 |
否 | |||
2 |
金帝豪苑小区旁边坡 |
危岩(崩塌) |
天宫殿 |
0.4 |
4.2 |
厂房 |
基本~欠稳定 |
否 | ||||
3 |
海桐路边坡 |
危岩(崩塌) |
天宫殿 |
0.3 |
2.8 |
过往行人及车辆 |
基本~欠稳定 |
否 | ||||
4 |
楼房村危岩 |
危岩(崩塌) |
鱼嘴镇 |
0.2 |
0.5 |
公路 |
基本~欠稳定 |
是 | ||||
2019年 |
5 |
疏港大道K7+400左侧滑坡 |
滑坡 |
鱼嘴镇 |
4.5 |
12.3 |
道路、铁塔 |
1000 |
基本~欠稳定 |
否 | ||
6 |
重桥6社水井湾崩塌 |
危岩(崩塌) |
龙兴镇 |
0.2 |
0.8 |
45 |
1200 |
居民 |
200 |
基本~欠稳定 |
否 | |
2020年 |
7 |
福禄厂边坡 |
危岩(崩塌) |
大竹林 |
0.6 |
3.6 |
厂房 |
150 |
基本~欠稳定 |
否 | ||
8 |
希望饲料厂下方边坡 |
危岩(崩塌) |
人和 |
0.1 |
1.5 |
过往行人 |
基本~欠稳定 |
否 |
两江新区由于情况特殊,现管辖范围内由于土地规划原因,均以征地拆迁为主。
6.4.1应急机构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和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两江新区管委会应加强区、镇街应急管理机构人员、应急装备配置和经费保障。
目前两江新区已完成应急指挥中心一期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2019-2020年应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二期建设,通过优化系统、档案数字化集成、智能分析预警、研发掌上APP管理系统、研发房屋使用安全模块等,进一步强化、优化系统,并拓展其相关功能。
6.4.2应急装备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装备保障,合理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储备。
6.4.3应急预案与演练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常态化。
6.4.4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国土房管分局应在两江新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各成员单位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控制和减轻灾情。
①筹集救援物资,对遭受地质灾害的灾民进行救济和安置,妥善安置灾民生活。
②抢救伤病员,保障药品供应、救灾食品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及使用安全,开展疫情防治工作。
③综合协调通信、电力、物资等部门的应急抢险工作,抢险救灾物资、食品药品和人员的运送。
④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根据管委会或应急指挥中心决定,做好抢险救灾相关工作。
6.5.1“四重”网格人员能力建设
加强对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及国土房管分局地矿科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四重”网格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规范驻守工作流程。
6.5.2基层能力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建设及基层管理人员防灾素质培养。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地勘队伍的协作,通过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队伍。
6.5.3宣传培训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常态化、制度化运行机制,多手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深入园区、镇街、社区、学校,对辖区群众和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运用网络、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发布预警信息。定期举办防灾避险的科普知识讲座或宣传专栏。
每年组织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参加1次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参加1次监测业务培训。
6.5.1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集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业务相关信息,建成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目录的快速检索查询、空间分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危险性区划、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支撑等功能。
6.5.2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优化与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智能APP,利用微博、微信和智能终端推进移动办公、移动管理、移动应急指挥、新媒体建设,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融合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应始终贯彻“科技防灾”的理念,规划期内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
1、提高自动化防灾水平,实现专业监测自动化。
2、开展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研究,提升信息技术在地灾防治工作中的利用程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地质灾害远程应急指挥,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3、预警预报、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开发研究,提升信息技术利用程度,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实现地灾信息化风险评估,改变过去的盲目、被动的防灾模式,实现有的放矢,提升工作效率。
加强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工作,使地质灾害防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提升“科技防灾”水平。
本次投资参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等标准进行估算。
7.2.1本规划中的防治措施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程治理、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应急指挥中心二期建设等六大类。以上费用估算依据相关定额标准和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同类型工程实际耗用经费进行估算(市场价格);另外对于纳入三峡库区的1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详见表1 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按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标准执行。两江新区范围以内由于土地规划原因,搬迁避让以征地拆迁为主,故搬迁避让以产生实际拆迁费用为准,不进行估算。
7.2.2 价格水平年定为2017年。
本规划两江新区总投资4692.57万元,其中三峡库区后续规划投资147.6万,排查驻守市局拨款42万,两江新区财政投资4502.97万。各项费用估算见下表:
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费用估算表 | ||||||||
年份 |
排查驻守 |
监测预警 |
专业监测 |
应急处置 |
应急指挥中心二期建设 |
地质灾害调查 |
工程治理 |
合计(万) |
2018 |
6 |
39.89 |
80 |
295.3 |
280 |
701.19 | ||
2019 |
6 |
39.89 |
60 |
80 |
400 |
2800 |
3385.89 | |
2020 |
6 |
39.89 |
60 |
80 |
230 |
415.89 | ||
总计: |
18 |
119.67 |
120 |
240 |
400 |
295.3 |
3310 |
4502.97 |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主要来源于两江新区管理委员财政专项投入。各项措施费用估算见附表5-附表8。
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两江新区管委会是本次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构建“党委领导、管委会主抓、部门牵头、分工合作、全民参与”的防灾新局面。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实行管委会、行业主管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加强群专结合、群干结合,建立全民防灾体系。
坚持依法防灾,完善与《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责任倒查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检测、后期维护相关制度,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危险性评估、风险区划、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工作制度。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建设,特别是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基层人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从业人员保障机制建设,制定鼓励政策,确保队伍稳定。完善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及地环站人员“四重”网格化体系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强化防治手段。建立驻守地质队固定防区制度,加强驻守人员应急装备配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调度中心建设,提高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构建应急调度中心的“标准化、信息化、立体化”。
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搬迁、治理、应急处置和地质灾害防治设施后期维护等工作得以有效实施。建立管委会、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御机制,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金,为完成规划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制定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成效挂钩土地用地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投入机制,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来源长期稳定。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监测预警预报水平,提升灾害信息采集与快速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要强化“互联网+”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实现各类预警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快速发布。加强地质灾害信息平台建设,促进部门联动、高效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方法技术研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难题。
实现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减灾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对普通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把宣传普及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提高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工程建设单位及施工人员开展防灾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9.1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件,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和说明。
9.2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两江新区分局是实施本规划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划解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工作。
9.3 本规划未尽事宜,按国家、重庆市、两江新区有关规定执行。
9.4 本规划自两江新区管委会批准之日起实施。
9.5 由于本次《规划》仅针对近期三年(2018年-2020年),规划时间较短,加上两江新区由于行政区划原因,前期未进行过全面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本次规划未纳入完全的地质环境问题应纳入2020年后远期规划。
9.6 本规划每五年应修编一次。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