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近日,两江新区举行“渝味360碗·山城人家”社区美食文化节,来自大竹林街道的“外婆的芋儿鸡”获评两江新区10碗菜优胜热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外婆曾祥渝“一菜一人生”的烟火故事,感受山城最质朴的深情。
一锅芋儿鸡,煮沸了半世纪的光阴。在外婆的灶台前,芋儿与鸡肉碰撞出的香气,是跨越千山万水的团圆,是老人藏进锅里的无言疼爱。
在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凤栖沱社区,有一碗芋儿鸡,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如今仍旧在年节时分,占领餐桌“C位”。
一、细微差异,藏着外婆对每个人的爱
▲外婆的芋儿鸡入选两江新区10碗菜
“外婆”曾祥渝带着老伴儿和两位外孙一起参加活动
“有外婆掌勺的地方,永远都是老家。”曾祥渝的外孙陈诗元在两江新区“渝味360碗·山城人家”社区美食文化节现场说着。当天,他和姐姐张玲带着外婆曾祥渝来到现场分享美食故事。
“我最拿手的菜是芋儿鸡,这道菜做了几十年。”来到现场的“外婆”曾祥渝十分高兴,站在台上一点也不怯场,眼里是满满的幸福。
▲曾祥渝烹制的“外婆的芋儿鸡”
陈诗元分享说,每一次餐桌上的芋儿鸡都有不同,就看当天吃饭的人有哪些。他说自己喜欢吃大块的鸡腿肉,是因为小时候吃饭不利索,外婆就会把鸡腿切得大块一些,好让他多吃一点。“一盘芋儿鸡,藏着外婆对女儿们和外孙们的爱。她能记住每一个人的‘偏好’。”
从配方来看,曾祥渝的芋儿鸡其实很家常,主材选用新鲜鸡肉和表皮光滑、无黑斑的芋头。制作时,她把鸡肉洗净,切成块,入锅后加冷水,加入2至3汤匙料酒……整个流程和其他厨师没有明显差别。
“如今,我已经为人父,但外婆还是把鸡腿给我切得大大的,把其他家庭成员的口味爱好也考虑了进去,这么多年一直如此。”
▲陈诗元和外婆曾祥渝一起分享美食故事
“外婆做芋儿鸡特别认真,对每一道程序都严格把关。”金黄的鸡汁咕嘟着冒泡,青花椒在油花间若隐若现,切成滚刀块的芋儿浸透了鸡油的醇香。
“家里的小辈们被烫得直哈气也不肯松口,连最挑食的小侄儿都会乖乖吃掉碗里的芋头。”陈诗元说。
二、咸淡之间,盛着岁月冲不淡的深情
据了解,每一次家庭团聚,天蒙蒙亮,曾祥渝就要走进厨房开始备菜。
陈诗元回忆说,外婆总是系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围裙站在案板前,布满老年斑的手上依稀可见多年做饭留下的印记。“我会悄悄地站在厨房门口,看外婆全神贯注地操持着,只见她利落地剁开土鸡,生姜片在刀锋下变成均匀的薄片,连芋头都能削出圆润的弧度。”
▲曾祥渝在厨房制作芋儿鸡
看似狭小的厨房,却是外婆的主场,溢满了她对儿孙最质朴的爱意,几十年如一日。
如今,外婆的耳朵不如从前,记忆也逐渐开始衰退。“有时候外婆做芋儿鸡会重复放两次盐,有时候会把糖当成盐。去年除夕那锅芋儿鸡明显咸了些,可依然是饭桌上的‘宠儿’。”
或许,这些不够完美的味道才让这一家人对“外婆”的记忆和情感越发浓厚。
如今,曾祥渝的外孙们都已成家立业,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外婆的芋儿鸡”也代代相传。
“我也学会了在做菜时,照顾到每一个家人的口味,尤其是孩子。”陈诗元说,“将爱融入锅中、盛到碗里”是他从外婆这道芋儿鸡中体会到的“人生哲学”。
曾祥渝慈祥地看着外孙说着,“但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就会高兴。”
岁月会模糊外婆的记忆,却冲不淡这锅芋儿鸡里的深情。当曾祥渝布满皱纹的手再次握住锅铲,当第三代孩子们围坐在餐桌前被烫得直哈气,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味道见证了世间最难能可贵的“四世同堂”。
只要灶火不熄,只要团圆依旧,只要人间有爱,就永远飘着最动人的烟火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