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街道> 翠云街道办事处 > 社区动态

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社区学院在翠云开花结果

日期:2024-08-13 来源:翠云街道办事处

丰富的课程安排、精彩的文艺活动、有趣的兴趣小组……在两江新区翠云街道,社区学院既是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加油站”,也是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的“议事点”,更是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圈”。

今年以来,翠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多方力量,以传播文化知识、培育群众队伍、激发自治活力为宗旨,推动社区学院“建”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整合资源 让社区学院“建”起来

福安社区的竹福书院是居民“家门口”的学习平台。在这里,居民不仅可以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还能享受节日活动、主题讲座、技能培训等文化服务。

社区学院开设象棋课程。

“建设社区学院,翠云街道有良好的阵地资源和群众基础。”翠云街道党工委书记石卫国介绍,翠云作为两江新区开发建设较早的街道,辖区4万常住居民中有近一半为转非居民。近年来,街道持续实施“一公里服务圈”阵地建设工程,累计建成服务站点20余个,涵盖宣传宣讲、养老托幼、助残助困、文体服务等功能。

“一公里服务圈”织就了触手可及的便民服务网,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上的刚性需求。但随着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各便民服务站点亟待实现“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社区学院便应运而生。

社区学院怎么建?

年初,翠云街道对辖区各类服务站点进行了大摸底,全面掌握阵地建设、设施配置、日常运转、群众参与等情况。经过多轮现场调研、线上线下意见征集、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街道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在4个社区设立了社区学院,并从资源整合、功能完善、氛围打造方面进行提档升级。

社区学院开展阅读活动。

记者了解到,翠云四大社区学院各具特色。

福安社区依托竹福书院,推出覆盖老中青少幼全年龄段的兴趣课程;翠渝路社区围绕“黄桷树下话翠渝”文化品牌,推出“话党史”“话佳节”“话法治”等系列活动;云竹路社区融入“家文化”,为社区学院建设增添温暖和谐“底色”;云卉路社区发挥“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优势,让老年居民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因需设置 让社区学院“活”起来

社区学院建好了,如何聚人气是关键。翠云街道坚持因需设置,切实发挥阵地作用。

太极拳社团日常排练。

“周一到周五,我几乎每天都来,就像以前上班一样。”64岁的周祖群是翠云街道云竹路社区居民,也是太极拳社团负责人。她与好友经常相约社区学院,交流排练、看书读报、参加讲座,在她看来,社区学院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周一太极拳、坝坝舞,周二舞蹈、合唱,周三羽毛球、乒乓球,周四腰鼓、手工……在云竹路社区学院,一张课表填得满满当当。

该社区学院负责人刘燕介绍,目前学院已成立11个文体社团,固定成员达200人,社区统一规划场地、提供设备,并每月更新课表和开展社团招新,确保社区学院“有人气”,让居民愿意来。

舞蹈队排练。

每个工作日下午,云卉路社区学院金开悦府社团临时活动室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这是社团在开展日常排练。

“我们社团有合唱、走秀、舞蹈、太极拳、广场舞5支队伍,共有70名队员,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舞蹈队负责人唐俪说,她居住的金开悦府是一个“年轻”小区,之前邻里间互不熟络,翠云街道便以社区学院建设为契机,在该小区成立社团,以兴趣为桥梁,为居民打造集学习交流、协商议事、文体娱乐于一体的平台。

目前,翠云街道四大社区学院共成立35个社团,招募固定学员800余名,培育精品文体队伍10支、兴趣文体队伍30支,吸引社区居民、企业员工4000余人参与。

打造品牌 让社区学院“亮”起来

“以前是我在看,现在是我来演,‘翠云大舞台’让大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居民何学碧开心地说。

“翠云大舞台”文艺汇演。

6月,“翠云大舞台”2024年二季度文艺汇演举行。当日演出中,来自各社区学院的12支文化队伍逐一亮相,带来歌舞、小品、走秀等节目,现场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翠云大舞台”是翠云街道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之一,旨在以“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方式,为居民提供一个展示才艺、交流学习的舞台。同时,各社区学院也陆续推出“经典大家唱”“黄桷树下小剧场”等社区文化品牌。数据显示,翠云街道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60余场,参与群众1.5万余人次。

“翠云杯”比赛现场。

此外,翠云街道还以乒乓球特色街道建设为契机,全域统筹、科学规划布局辖区体育设施建设,推出“翠云杯”系列赛事,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开展比赛,更好满足居民健身锻炼需求。

附:翠云街道社区学院联系方式

福安社区社区学院:黄老师  86832166

翠渝路社区社区学院:盛老师 67880985

云竹路社区社区学院:刘老师 63083115

云卉路社区社区学院:唐老师 6305399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我要写信
  • 版权所有: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
  •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