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 其他公文

[ 索引号 ] 115000005567784755/2023-00955 [ 发文字号 ] 渝两江管发﹝2023﹞10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有效性 ] 有效
[ 成文日期 ] 2023-03-23 [ 发布日期 ] 2023-03-24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两江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各国有企业,各街道办事处,委机关各部门,各驻区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两江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实施。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3320

(此件主动公开)



两江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扎实贯彻全市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两江实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增强历史担当、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目标,按照市委关于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决策部署,全领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聚力形成更多具有两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和重庆智慧之城,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在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大局、内陆改革开放大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大局、促进共同富裕大局中,继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国家级新区极核引领作用专项行动

两江新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将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升级版”。力争到2027年,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在中西部领跑、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前列,全域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600亿元、占主城都市区的比重提升至22%,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90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30万人,初步建成内陆开放门户、重庆智慧之城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1.加快建设现代城市样板。围绕强极核提能级,强化资源配置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打造产城景融合的新城。优化功能布局,构建“一核两带、三心四城、多网融合”格局,以照母山片区、悦来片区、中央公园片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为支点构建城市发展核,加快建设市民中心和一批特色鲜明建筑群,集聚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智慧生活体验、国际金融、商务会展、时尚消费、国际交往、休闲旅游等业态,打造城市中央活力区;长江绿色开放带、嘉陵江智能创新带,统筹布局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重大功能,加强自然岸线修复,打造世界级滨江公共空间,塑造山清水秀、开放共享、智慧创新、人文荟萃的城市形象;江北嘴中心、两江中心、龙盛中心,作为支撑两江新区国际大都市的重要门户;水土新城、保税港新城、石坪唐桂新城、龙盛新城,承载新区重要产业平台,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职住平衡,打造宜居宜业、绿色集约的现代化综合新城;多网融合,构建以智能创新轴为主体,复合城市风貌发展轴、临空经济发展轴、智能制造产业轴、北部产业联络轴的网状发展格局,支撑新区要素资源整合,实现各片区相互衔接。打造城市功能新名片,实施重大示范工程,提升智慧园、枢纽港、寸滩国际新城等功能,突出抓好龙盛新城和水土新城提档升级,加快万亿智能网联汽车功能配套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能级和城市功能双提升,增强人口集聚水平,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牵头部门:经济运行局)

2.持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发挥对主城都市区发展的引领作用,健全与“三北行政区”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社会事业短板,加快产业园区向产业新城、城市新区蝶变;深化同长寿区、涪陵区等产业链合作,引领主城都市区同城发展。深入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强与万州区对口协同发展,在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市场互通、民生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用好现代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共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两江新区万州企业研发基地等一批合作平台,全力打造区域协作样板;积极推动向东联动发展,推动与“长垫梁”绿色经济走廊协同发展,构建形成万亿级工业走廊。加强与四川天府新区联动联建,设立用好双城经济圈建设500亿级大基金,聚焦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协作推动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强化创新资源共享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区,联动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加强与宜宾、广安等四川其他地区合作,加快与宜宾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基地,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可视化成果。(牵头部门:经济运行局)

3.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统筹。强化城市规划设计,保护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际线,全力打造绿道系统,持续推动公园和生态景观建设,增加社区公园以及街头绿地,充分利用嘉陵江滨江岸线资源,高标准推进嘉陵江滨江生态长廊建设,彰显“山城”“江城”的山水园林风貌。统筹产业园区、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建设,推动地标性建筑建设,塑造一批城市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合理配置产业要素和生活功能,突出城市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人文环境等领域,统筹布局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强化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一批展现核心价值、体现两江文化元素的城市公园和文化地标。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工业遗存盘活开发利用机制,高质量推进产业用地更新,推动符合条件的工业厂房为文化创意、文化艺术提供发展空间。全方位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完善新区地理标识,强化标识展示应用,彰显国际化城市形象和美誉度。(牵头部门:规划自然资源局)

(二)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专项行动

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是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到2027年,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实现由“瓶颈制约”向“立体突破”的根本性转变。

4.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提升对外交通大通道,畅通两江至广安方向快速交通联系,推动渝武高速—渝广高速连接线、七联络线两江段(碚金路)落地实施,加快推动一横线复线、五横线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形成以果园枢纽港为核心,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加快推动成渝中线高铁、黄茅坪支线建设,加快复盛站交通枢纽、铁路枢纽东环线(水土站),加快推进15号线延伸线建设,推动龙兴通用机场升级改造和通航运营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次支路网,重点加强新开发区域路网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道路微循环系统。加快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停车场,推广城市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网络及控制系统,加强停车管理和交通引导,均衡区域交通流。积极构建高效、绿色、智慧、安全的公交出行体系,积极优化公交线路,打造特色水上旅游观光航线,推动机场、铁路及轨道枢纽节点与公交站场的高效便捷接驳,提升铁、公、水、空等交通方式联运水平。(牵头部门:建设管理局)

5.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市政设施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供水保障,统筹优化供水区域、输配水管网,超前谋划龙盛、水土、悦来等城市开发重点区域供水网络,确保各片区供水系统安全可靠。统筹布局、建设与城市发展匹配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动产业新城配套建设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中水回用试点,保障河流、湖库的生态基流和生态水位,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推进既有地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进入综合管廊,完善城市防洪等配套功能。超前配置静态交通设施,加强独立公共停车场、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生态停车场配套建设,持续开展智慧停车场建设,提高新开发写字楼与居民小区停车位配比。(牵头部门:城市管理局)

6.提升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布局重大能源基础设施,构建稳定、清洁、经济、安全的区域能源供应体系。深化增量配网建设试点,加强“三型两网”电网建设,广泛开展山地城市中央商务区智慧用能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建设适应山地复杂地形的电力物联网。加快华能两江燃机二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为基础的多能互补系统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区、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区。稳步推广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在临江临河地区进一步探索推广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积极开展氢能运营试点示范,建设优质清洁能源基地。进一步拓展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在居住小区的应用示范。(牵头部门:产业促进局)

7.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卫星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5G全域覆盖,推动千兆光纤和WiFi6协同发展,实现网络端到端的千兆接入和服务。实施IPv6部署,积极开展6G网络前期研究和前瞻性布局,建成互联网域名根镜像服务器。丰富完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打造两江水土国际数据港。加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扩容增能和“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区块链的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打造统一智能充电服务平台,构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项行动

发挥产业旗舰作用,一手抓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支柱引领、多点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7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战新产业发展做强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保持全市领先、走在全国前列,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设计之都的核心承载区,助力全市加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力争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0%和超过60%

8.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深入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整车龙头引领计划,推动长安、赛力斯等龙头企业扩产上量,持续加大力度引育车规级芯片、大小“三电”、“三智”、汽车软件等核心产业链企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单车价值、利润、税收贡献率。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60%65%左右,汽车产业产值达3500亿元以上。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加快壮大以京东方等为龙头的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推动智能终端产品转型升级,着力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突出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和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壮大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体暨卫星互联网产业园、两江生命科技城等产业载体建设,抢占新赛道、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规上工业增加值规模突破1500亿元。(牵头部门:产业促进局)

9.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入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圈强链”行动计划,实施首版次软件支持政策,以重庆汽车软件园、两江软件园、礼嘉悦来智慧软件园为牵引,加快打造10大特色软信产业园,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力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2000亿元,从业人员超19万人,市场主体达到7000家以上。做大做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引进更多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加快完善“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做靓“两江智造”品牌。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双核心区”建设,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牵头部门:产业促进局、经济运行局)

10.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会议会展、检验检测、数字贸易、平台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高水平建设两江金融科技产业园、江北嘴金融科技港两大特色园区,加快推动新区企业上市扩量提质,大幅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设西部(重庆)金融科技高地先导区集聚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18%以上。做大做强悦来国际会展城,提升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西旅会、英才大会等展会规模层级,加快培育国际国内知名会展品牌,构建“会展+设计”“会展+文旅”产业新体系,拉动会展产业链收入超过600亿元;高水平办好中国制造业设计大会暨悦来国际设计论坛、中国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和“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推进重庆设计公园创新基地项目,加快建设“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地。鼓励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加快发展绿色物流,打造多元化、国际化、高水平物流产业体系。(牵头部门:现代服务业局)

(四)加快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专项行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2027年,两江新区创新创业生态明显优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达到100家,引进培育100家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400家和8000家以上,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800人,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达到500家,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11.大力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发展道路,瞄准重点产业创新需求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不断推动协同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加快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加快建设明月湖孵化加速器、云上山麓科创基地等创新空间和明月湖创新孵化社区。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结登峰行动计划,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梯次培育优质创新型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加快建设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为产业发展输送大批卓越工程师。推动明月湖科创基金改革转型,适度扩大基金规模、简化审批程序,发挥明月湖种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特色。举办高水平创赛、论坛、峰会活动,提升“明月湖”“智汇两江”科创品牌影响力。(牵头部门:科技创新局)

12.大力推动产业创新。推动政策资金向产业集聚、研发资源向企业聚焦,激活企业和研发机构“两个积极性”,梳理形成产业技术需求和研发能力供给“两张清单”,启动实施10个以上产业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落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实施研发费用补贴、重大研发专项、支持建设研发平台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级科技专项,以国、市、区联动方式支持实施企业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大力引进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建立职业技术经理人培训基地,对技术经理人跟投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市场化激励机制。发挥协同创新区创新工坊作用,建设若干小试、中试产线,有效推动研发创新成果朝产业化方向更快转化。以更为灵活的政策组合和落地条件,推动在明月湖创赛中获奖优质项目落户。(牵头部门:科技创新局)

13.大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推进建设一批、预研探索一批”的思路,推动“中国复眼”项目、积声科学装置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先进储能领域技术和产业化需求,高标准组建明月湖实验室,布局一批国家及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做优做强新体制民用雷达、精密光学、绿色航空能源动力等市级重点实验室。参与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加快建设智慧科创服务平台,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建设汽车软件专精特新孵化器,引进知名硬科技孵化器,打造明月湖创新创业孵化社区。(牵头部门:科技创新局)

14.大力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基金支持力度,完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强化对初创期项目的股权投资支持力度。大力招引一批优质市场化、社会化创业投资机构,引导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推动科创企业培育发展。建设协同创新智慧科创平台,整合新区各类科技资源,构建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争取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布局。加快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高标准打造商标品牌展示培育中心。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推动研发机构的母校(院、所)与重庆本地高校合作,建立“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筹备组织好“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大会、重庆四川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明月湖创赛、明月湖创新论坛等重要活动。(牵头部门:科技创新局、市场监管局)

(五)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核心承载区专项行动

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有助于提升两江在全球市场的吸聚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和品质支撑能力。到2027年,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为重点,进一步丰富两江元素、突出两江特色、亮出两江名片,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集聚新品牌、创造新场景,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5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

15.争创国家消费中心试点示范。加快打造寸滩国际新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地,统筹“船、港、城、游、购、娱”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集聚国际交往、国际贸易、国际消费功能。依托光环购物公园、礼嘉龙湖天街等知名商业载体,聚焦国际高端品牌,做强新品首发功能,大力发展“四首经济”,加快推动金州、礼嘉商圈提档升级。依托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和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集聚效应,围绕城市微度假、会客交往等元素,优化形成个性鲜明、业态丰富、运营高效的“会展+旅游”特色消费标杆。依托龙兴足球场、御临江城配套等项目,大力发展体育研学、竞技旅游、汽车消费等业态;依托中国摩项目,在空港片区加快建成投用成渝双城游玩娱乐消费新地标。积极开展N37月光之城—聚信美—居然之家—西部建材城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开展火凤山公园、颐和公园等夜间经济核心区、示范区创建,发布两江新区消费地图,进一步提升两江新区国际影响力。(牵头部门:现代服务业局)

16.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提升传统消费,以提振大宗消费为重点,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支持引入优质资本及运营方升级低效存量楼宇,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加强文创消费;探索全域旅游新业态,形成工业、会展、体育等旅游集群;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升龙兴足球场影响力,引育竞赛表演产业。壮大新型消费,探索发展个性化、多元化知识消费场景;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支持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书店等;积极发展数字展演、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打造线上+线下、零售+体验等新模式。(牵头部门:现代服务业局)

17.集聚全球优质消费资源。加大国际高端消费品牌引进力度,打造优质市场主体集聚地、国际知名品牌优选地、全球优质服务引领地。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两江布局首店,集聚跨界书店等文艺消费首店和运动游戏等体验消费首店。支持阿维塔、深蓝、问界等“两江造”汽车品牌、老字号及非遗品牌创新发展,打造旗舰店、体验店,加强品牌文化推广,提升渝货精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聚焦首发首秀活动,支持汽车、零售、文创等新品首发活动,推动打造两江航空航天主题消费场景及IP潮玩首秀活动。打造“约惠两江”商业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宣传推广、投放消费券、消费积分互通等服务框架。(牵头部门:现代服务业局)

18.扩大展会赛事消费影响力。依托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等国际知名展会,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全球知名展会引进力度,打造悦来国际会展名城。构建会展产业多维生态圈,坚持展、文、旅、城整体谋划,拓展会展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会展与文旅、设计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会展与寸滩国际新城、金州、礼嘉等商圈互促融合。积极申办中俄青少年运动会、全国高尔夫锦标赛等国内外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顶级单项赛事和国际体育交流赛事。抢抓展会赛事契机,打造国际消费节庆品牌,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节、IP展、时装秀等,丰富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做旺夜间经济。(牵头部门:现代服务业局)

(六)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专项行动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到202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以上,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到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碳强度全市领先。

19.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河湖湿地保护,持续推进长江、嘉陵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城中山体保护,严禁进行经营性开发。强化自然保护地监测、评估、考核和监督,持续开展“绿盾”行动。严控长江、嘉陵江周边开发建设和入江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长江、嘉陵江两岸植被保护,严格入江水质管理,保护山体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和中梁山、龙王洞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大山体为骨架的生态空间格局。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动态更新“三线一单”成果。(牵头部门:规划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

20.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水环境质量底线管理,深入开展御临河、竹溪河等河流水体的管控,实施一批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在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工作基础上突出数字化管理,即依托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优化并丰富入河排污口智慧化管控措施,提高入河排污口智慧化管理效率,进一步健全完善入河排污口长效管理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大交通污染防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深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深度治理。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加强重点行业源头预防,加强场地及企业生产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营造宁静生态环境,实施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管理,加强交通运输噪声污染控制,加强工业噪声管理和整治,强化建筑施工噪声控制。(牵头部门:生态环境分局)

21.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倡导绿色办公,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引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大力推动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探索构建气候金融标准体系,建立气候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开发气候金融产品。(牵头部门:生态环境分局、经济运行局)

22.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强化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开展重庆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国家试点,系统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约能源评估和审查办法,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节能,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管理与建筑节能改造。科学统筹土地供应空间布局、供应时序和供应程序,强化对产业项目单位投入和产出的量化管控及考核,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传统建筑业产业化升级,大力实施装配式建造,建设一批高星级、零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牵头部门:生态环境分局、经济运行局)

(七)勇当改革探路先锋专项行动

改革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发展效益的关键一招。到2027年,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充分发挥,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深入推进,深化改革成果更加丰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3.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推进数字化应用。坚定不移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抓紧研究出台《数字两江建设的实施意见》《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数字化赋能经济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形成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迭代升级两江“城市大脑”“产业大脑”“教育大脑”,健全数据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商业数据开发利用,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培育数字社会、深化数字治理、推进数字教育。加快推进“两江快政”“智慧教育”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批高频民生事项“零材料办理”。加强生态领域数字化监管,推动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在绿色发展转型、多污染协同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领域的开发应用。(牵头部门:经济运行局)

24.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区改革“一号工程”抓牢抓实,全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提升行动。强化常态长效的工作落实机制,扎实编制、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以“政在您身边、服务零距离”为宗旨,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向园区延伸,积极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方位呵护保障企业发展,打响两江新区营商环境品牌。始终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的感受为第一感受,为企业提供可知、可感、可量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奋力推动营商环境“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走在全市最前列”,将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优势”。(牵头部门:经济运行局)

25.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加快直属企业重组整合工作,促进国有资本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实体经济集中。推动直属企业进行上市储备,力争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家。全面整合企业基金等投资业务,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推进国有资产“三资盘活”,拓宽盘活渠道,推进存量资产盘活利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抓好企业的制度建设实施。提升国资信息化监管水平,优化智能国资信息系统平台功能。持续完善国企经营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优化现行直属企业工资总额管控模式。加强与央企、四川省国企合作,拓展新区国资国企发展新空间。(牵头部门:财政局)

26.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3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0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扬帆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上市,大幅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新增上市过会企业35家,资本市场“两江板块”加速壮大。建立民营企业全周期全方位赋能机制,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建立民营企业风险预警评估机制、政企等“多向评价”机制,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成立工商联(总商会),推进政企面对面、政企直通车,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向园区延伸,鼓励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助力稳就业促增收。(牵头部门:产业促进局、统战部)

(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专项行动

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是国家赋予新区的重要使命和重大机遇。力争到2027年,开放通道体系更加健全,开放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显著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40%以上,形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提供重要支撑。

27.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启动实施两江新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深化两江新区通道统筹建设运营机制,优化通道物流组织体系,稳定提升班列开行质效,增强通道服务能力,拓展全程铁海联运“一口价”线路,大力推广铁海联运“一单制”运输模式。强化通道与新区重点产业、成渝双城经济圈及沿线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通道政策创新,探索铁路运单物权属性,深化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优化通关流程模式。推动企业定制化物流服务、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新业态发展。(牵头部门:自贸办)

28.提升“一带一路”倡议枢纽承载能力。深入推进果园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内加快枢纽区内部集疏运体系建设,落深落实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对外推动国家物流枢纽与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果园港与国际国内重要物流枢纽合作,深化与德国杜伊斯堡港、新加坡港联动作用,强化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对接,加强与长江上游主要港口协作,合力构建铁水、水水联运通道,扩大长江上游港口“朋友圈”。大力推进内陆开放门户建设,充分发挥好水运、航空口岸和各类指定口岸等口岸优势,全面提升两江新区“双枢纽”“双口岸”“双功能”枢纽优势。积极谋划绿色科创“保税+”业态,打造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分拨、加工制造、保税研发、保税服务贸易中心。(牵头部门:自贸办)

29.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促进要素流动、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探索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领域新规则新路径。强化政策供给,建立通道规则标准体系,深化RCEP、东盟、中新、上合等国际合作机制。优化完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放开经营模式、牌照、业务范围、经营条件、业务许可等负面清单之外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积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快推进标准衔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培育、发展和推动市内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本土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牵头部门:自贸办)

30.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高质量推进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核心承载区建设,加快打造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中新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片区)等平台项目建设,推动万国数据重庆数据中心二期全面建成,持续强化出访新加坡开展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及洽谈,吸引聚集更多企业来两江新区投资兴业。高标准打造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首创改革探索,积极开展陆上贸易规则、多式联运、物流金融等首创性改革探索,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融资等领域,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集成和典型案例培育水平,强化成渝政策协同,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高标准打造开放功能平台,加快江北嘴金融科技港、悦来会展总部基地转型升级,加快悦来中心、悦来汇项目建设。深度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争取优先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牵头部门:自贸办)

31.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聚焦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进一步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管理制度,强化重大外资项目招商,不断提升外资招商比重,依法保护外资权益,不断提高外商服务水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做强加工贸易,做大一般贸易,加快推进保税再制造、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总部贸易、跨境电商、汽车进出口等外贸新增长点,打造“西部跨境贸易中心”。加快贸易物流招商,打造完整产业链生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力争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达到5%。拓展国际国内经济合作空间,紧盯RCEP生效契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力度,拓展海外新兴市场,提升“走出去”质量。(牵头部门:自贸办)

32.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门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交往能力显著增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总部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国际商协会机构加快在两江集聚,国际组织及国际商协会机构达到50个,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加快推进悦来国际会展城核心承载地建设,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建成中西部地区国际交往中心门户和城市形态展示新高地。(牵头部门:自贸办)

(九)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专项行动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改善,积极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到2027年,教育、医疗、文体旅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近悦远来”的生态宜居环境,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基本建成。

33.做好就业增收社保工作。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强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做强“两江匠才杯”技能大赛品牌;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高质量推进全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力争打造全国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加大民生支出财政保障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力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和社保卡“一卡通”应用,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健全救助帮扶机制,开展“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再建4个渝馨家园,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全覆盖。(牵头部门:社会保障局)

34.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服务,全面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加民生福祉。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两江八中、两江川外附中、两江巴蜀中学K15教育集群。办好重庆互联网学院,探索发展两江特色职业教育。着力打造服务全市、辐射西部的医疗高地,加快推进武汉协和重庆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和重庆儿童医院国家三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市九院两江院区、江北区人民医院鱼复院区、市六院水土院区等项目进度,推进区属公立医院迁扩建。提档升级两江影视城、园博园、重庆欢乐谷、金山意库等富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做靓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创办两江新区主题文化旅游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用好龙兴专业足球场等重大体育设施,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在全市率先建设运行公园式婚登机构,打造独具特色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两江婚登服务品牌。(牵头部门: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社会保障局、社会发展局)

35.创新高效能治理。深化“党建+社会治理”“党建+网格”等模式,深入推进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区域党建联盟共同体建设,深化小区治理,促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注重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创新“一网通办”新模式,扎实防范化解重大社会矛盾纠纷,深化“枫桥经验”实践行动,深入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化事件处置流程,实现应急处突、事项处置、指挥调度“一屏统揽”。积极推广智能化应用,高水平打造礼嘉智慧社区样板工程,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电子围栏、“雪亮工程”等服务平台建设,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牵头部门:政法委)

三、组织保障

36.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两江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工作。成立由委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本领域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济运行局,加强双城办的工作力量,承担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坚持“一把手”抓“一号工程”,建立健全参与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体系。双城办发挥牵头抓总和督促指导作用,每半年滚动更新、迭代升级年度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清单,每年遴选若干实施效果好、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的成果,作为双城经济圈标志性成果,强化正向引导激励。

37.加强定期研究。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部署研究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等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专项行动实施。每季度召开专题调度会,开展工作进展梳理、存在问题摸排,及时分析并提出有效意见建议。双城办全程掌握情况,及时收集议题提交会议审议,提出建议对策,抓好工作协调。

38.加强闭环落实。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按照定性与定量、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要求,对每项工作明确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形成工作闭环,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建立每季度工作调度评价机制,赛马比拼、亮晒成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浓厚氛围。

39.加强问效督导。各单位健全“任务—分办—落实—跟踪—反馈—上报”工作链条,精准掌握进展情况,相关政策建议、困难问题及时报送。将年度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清单实施情况作为考评重要衡量标准。建立督查督办机制,由办公室、纪工委监察室、组织人事部联合组成督查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实地调研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开展督查,通过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将督查结果应用到年度考核中去。

40.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浓厚氛围,创新宣传推介方式和渠道,加大实施成效的宣传展示力度,以年度标志性项目事项为牵引,做好重大节点专题宣传,聚集社会关注度、激发企业积极性、增强民众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我要写信
  • 版权所有: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