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类 别:重庆市渝北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建 议 人:谭于
△建议标题:关于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全民健身,打造体育强区的建议
△办理单位:两江新区管委会
△建议内容:
关于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全民健身打造体育强区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是两江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推进“两高两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期,本文拟就加快推进新区全民健身蓬勃发展,打造体育强区提出工作建议。
一、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打造体育强区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是建设“两高两区”的需要。新区作为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承载了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定位。加快推进全民健身,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体现,打造体育强区是新区打头阵、作先锋,推进辖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
二、新区当前全民健身及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现状
就目前新区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的发展情况来看,群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公共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但对照《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法规、纲要、文件的标准要求,对标沿海发达城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水平,对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运动需求,我们在场地建设、活动开展、健身指导、宣传造势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场地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功能失衡,公园多、步道多、绿地多,广场少,球类等竞技活动场地少;二是公益场地少,很多球类等相关运动场馆多为商业收费型,普惠公益型较少。三是新区直管区区域运动中心少,更无大型综合性运动场馆。
三、相关建议
(一)科学规划,制定体育强区战略
集聚智慧、汇聚力量,立足把新区建成体育强区的目标,着重在硬件、软件两方面发力。硬件方面,充分盘活资源,科学设置布局,紧前推进建设,逐步在新区形成“区域有中心、街道有场馆、社区有网点”的体育场地设施发展格局。软件方面,在新区范围内大力营造和推广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氛围,大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建立“全区有品牌、街道有特色、社区有活动”的体育活动运行机制,以活动为牵引,不断发展体育消费,壮大体育产业。如此,软硬件交相发力、共同发展,逐步形成新区全民健身与各项事业发展互促互进、相得益彰的局面。
(二)盘活资源、大力扩展体育场地
1.用活市政公园资源。新区立足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规划打造“百园之城”,上百市政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丰富资源,受到市民普遍欢迎。但已建成市政公园中配套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不足,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可在现有的市政公园中大力增加功能区或进行合理的微改造,进一步丰富场地类型、数量。
2.用好城市边角闲置空地。鉴于社区体育的简便易行、群众基础好等特性,城市中一些边角空地,立交桥、引桥、高速公路桥等桥梁下部的闲置空间是很好的可利用的“边角废料”。建议可将这部分资源在全面征求意见,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用于打造社区微型体育健身网点,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美化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就近进行体育锻炼。
3.鼓励商业小区自主增设体育场地设施。商业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之初一般会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场所设施,但多以健身器材为主,场地运动类项目较少,不能满足需求,可鼓励商业小区物业主动作为,充分发掘利用物业区域内可利用资源增设体育场所设施,同时,积极设法开发一场地多用途,例如,篮球场与羽毛球场的多用途使用,充分提升场地利用率。
4.探索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新区矢志打造高起点国际化的教育高地,辖区中小学拥有较完备的体育运动场地馆所,可探索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限区域、限时间段、有条件的向就近的周边居民开放使用。
5.进一步推广社区健身器材。全面梳理辖区健身器材分布点位及数质量情况,针对一些没有设置健身器材或设置较少的小区,特别是转非居民小区,要科学合理规划,尽量保证一个社区至少有一处融合健身器材,较集中的多功能体育健身广场,保证群众最基本的体育健身需求。
6.规划建设区域性综合体育中心。建议每个街道至少有1个以公益为主导的,涵盖篮球、足球及乒羽等群众基础较好的球类竞技性体育运动的集中运动场地馆所。在此基础上,全区集中或分片区(可按2-3个街道划为一个片区)统筹规划设计建设中大型的、集中性、公益性的区域综合体育中心,不仅可满足区域内广大居民群众全面体育运动健身需求,还可为大型体育活动赛事提供就近场地资源。
(三)多措并举,全面发展新区体育事业
1.加强氛围营造。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健身知识,增强公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展示新区体育活力。倡导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举办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新建或改造体育主题公园,引导民众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提高公众体育健身参与度。
2.大抓赛事活动。充分考虑辖区场地设施、居民喜好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自主组织,引入品牌,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区级、街道、社区三个层面开展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并逐渐完善制度,固化机制,长期坚持,逐步形成“全区有品牌、街道有特色、社区有活动”的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
3.发展体育培训。建立“专业+业余”体育培训人才队伍,在积极引入专业人才的同时,发展培养群众中的体育健身能手、骨干,为其创造条件引导发展身边居民参与体育健身。鼓励培育民间体育竞技运动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政策范围内积极为其提供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其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培育人才和组织,使科学体育健身知识得到广泛传播,不断提升民众科学体育健身素养。
4培育壮大体育企业。优选专业、诚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体育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帮助,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更为开放、更具活力、更加全面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域的体育消费需求。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渝北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3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谭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全民健身,打造体育强区的建议》(第135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两江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市民健身运动需求日益提升,要求扩展体育场地、营造良好赛事氛围等呼声更加强烈。
在拓展体育场地方面,我们正高标准完成新区“十四五”体育事业规划编制,推动新区全民健身中心以及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建设,区域性综合体育中心也已纳入规划编制,正在龙兴园区规划实施。
同时,正积极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一体化打造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年内将集中试点修建2—3个兼具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步道等功能五位一体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园,并逐年推进。目前,标准化设计方案已完成,正有序推进;同时也将加大城市公园置入体育元素力度,重点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1—2个社区体育运动公园;另外,我们将研究利用立交桥、引桥、高速公路桥等桥梁下部空间打造体育设施网点,增加体育运动场地,补充公共服务设施;还将重点推进健身场地智慧化发展,打造两江健身智慧运动场景,加快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
在营造赛事氛围方面,将升级打造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抓好“一街一品”体育特色品牌创建、鼓励支持各街道作好线上线下各类赛事、结合体教融合打造新区U系列青少年联赛,筹办首届新区青少年智力运动会等,力争全方位融合发展打造新区特色全民健身新局面。
此答复函已经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皮涛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两江新区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5月9日
(联系人:刘澜江;联系电话:1363798077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