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5567784755/2021-03560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城乡管理)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成文日期 ] 2021-07-23 [ 发布日期 ] 2021-08-31

彭烨:关于切实推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研人才住房建设的建议(有附议)

    △类别: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建议人彭烨

建议标题关于切实推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研人才住房建设的建议(有附议)

△承办单:两江新区管委会主办、市教委协办、市科技局协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协办、市住房城乡建委协办

△提案内容

关于切实推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研人才住房建设的建议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今年,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前往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广泛走访数百产业人士和科研人才,经调研,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失和住房保障问题。

以园区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研究院)为例,该院于2011年引进并筹建,2013年建成投用,布局整合25个创新研发团队,为我市石墨烯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自建院以来,陆续引进各类人才600余人,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5岁,该院近几年先后有165人离职,其中52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才流失严重,对重庆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科研人才居住问题所致:该院自2013年搬入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已近8年,但园区因发展定位等原因长期缺乏住房配套,既无福利性职工住房,亦无商品房配套,直至商品房大幅涨价的2019年才有商品房预售,至今仍无商品房交付入住。极小部分科研人员居住在附近的公租房,其子女入托、入学困难突出,难以安心科研。而大部分科研人员都散居在沙坪坝、渝北、北碚、江北、南岸、九龙坡等区,几乎涵盖了主城都市区所有中心城区,通勤半径大,平均每天上、下班路途耗时约2-3小时,居住分散且长期疲于奔波,对科研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青年科研人员心理落差大,离职率居高不下。

二、推动解决的情况

建院伊始,该院一直希望市政府支持解决人才安居保障问题,向有关区域和市级部门提出了修建职工住房的意见,虽然得到重视,但长达5年一直未能解决。

2018年4月,市政府与中科院签订《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依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筹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工作。《协议》约定“采取两江新区国有公司代建,重庆学院职工以成本价加适当代建费购买的方式解决重庆学院职工住房”。目前重庆学院建设基本完成,校园风貌基本展现,在校学生已达540余人。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住房建设方案,重庆研究院先后到青岛、深圳、上海、成都等11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京外办学单位调研其教职工住房修建、售价、产权等情况。据了解,所有11家京外办学单位都在当地政府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下,落实了职工住房。以对重庆参考性最强的成都为例,成都市为加快推进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加大力度吸引和稳定创新人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各研究所和国科大成都学院制定了专门的限价房政策,提供了约2900套商品房房源,限价6800~9000元/平方米(房源区商品住房市场价达20000元/平方米),限定职工服务满5年后限价房方可进行市场交易,积极解决职工住房问题。

该院综合市教委、市住建委、市规资局等单位意见,会同两江集团,于2019年初向两江新区管委会提交了职工住房建设方案。目前,方案也已提交近两年,协议约定的职工住房建设问题依然未能落地。

三、建议

2020年,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重点改革措施的通知》(渝委办发〔2020〕40号),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实施重庆英才计划,推进人才安居工程,落实人才住房的土地建设、税费等支持政策,在人才聚集区通过新建、配建等方式筹集可租可售的人才住房”。安居才能安心,住房关系民生,是人才最基本的利益诉求,解决“住房难”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引才、留才的效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将是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更好地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解决两江新区水土高新产业园,特别是重庆研究院、中科院大学重庆学院科研人员最基本的安居需求,让他们心无旁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工作中,建议:

参照以上文件精神,参考成都市和其他相关省市职工住房建设的模式,加快推进该院职工住房建设,并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全市类似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在渝人才的实际困难。

联名附议的代表签名附页

〔共10人〕

姓  名

代表证号

代表团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梁亚荣

0262

北碚区

13*******67

刘吉海

0251

北碚区

18*******00

刘艳梅

0252

北碚区

15*******10

马可

0247

北碚区

13*******02

童江波

0265

北碚区

13*******58

王佾

0248

北碚区

13*******77

吴淑红

0255

北碚区

13*******11

徐建民

0260

北碚区

13*******11

姚参军

0259

北碚区

13*******89

张卫国

0897

北碚区

13*******98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69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彭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推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研人才住房建设的建议》(第1169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市科技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明确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学院”)以重庆研究院为主承办单位,重庆研究院与重庆学院整体融合,重庆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重庆研究院联合选派骨干师资和管理团队,其余师资人员面向全球招聘”及“采用两江新区国有公司代建,重庆学院职工以成本价加适当代建费购买的方式解决重庆学院职工住房”等相关约定,结合《重庆市人才安居实施意见》(渝科教人办〔2020〕3号),经我委商重庆研究院同意,拟按照远近结合原则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近期,对符合条件的职工通过租住水土新城两江知遇公寓进行过渡。远期,将结合职工具体需求按照租售结合方式分类解决。

下一步,对有房屋产权需求的职工,我委将按协议约定推动解决住房问题。为降低成本,住房将不采用装配式,同时积极争取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对无房屋产权需求的职工,通过租住方式分类解决居住问题。目前,水土新城正在布局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和政策性租赁住房,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2023年建成投用。国际人才社区将为符合入驻条件的各类企业、各类人才开放,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出租,以保障高质量人才需求;政策性租赁住房也将优先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出租。

此答复函已经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蔺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再次感谢您对两江新区管委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7月23日

(联系人:宋  凌;联系电话:1359427999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我要写信
  • 版权所有: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