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浏览器,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请升级到最新版Edge浏览器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 查看详情 / 关闭提示

X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便民地图

两江机构

两江政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2023年度

[索 引 号]
115000005567784755/2024-00391
[ 主题分类 ]
法制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发字文号 ]
[ 标  题 ]
重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成文日期 ]
2024-02-22
[ 发布日期 ]
2024-02-22
[ 有 效 性 ]
有效

重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字号:
分享:
打印:

2023年以来,政务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统一安排,围绕新区打造两大定位、建设两高两区目标,促改革、提效能、优服务,推动新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在2022年度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中,新区政务服务指标排名全市第1名。

一、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2023年,渝快办新区一体化平台共受理审批服务办件218.8件,其中,税务188万件。除税务外,其余审批服务办件30.8万件,其中:个人办件18.6万件、企业办件12.2万件;平均单项办结时间1.46天(较去年的平均1.6天提升0.14天),预警超期0件。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制定新区2023年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对标全市年度政务服务工作要点,提出推进渝快办数字赋能、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等25项重点任务。优化川渝通办融合办理。持续优化川渝通办,在巩固与天府新区合作的基础上,拓展与广安市政务服务合作,赴四川省广安市参加渝广毗邻地区政务服务协作联席会议,共同协商渝广毗邻地区政务服务协作机制,签署《渝广毗邻地区政务服务渝广通办合作协议》,梳理31渝广通办事项清单,共建便民高效、标准统一、协同互认的川渝通办体系。推进一窗综办改革。制定《两江新区一窗综办改革窗口人员统筹配备工作方案》,明确分类转归窗口现有人员,通过分批分期分类推进人员划转计划,实现政务大厅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由政务中心统一配备。初步划转窗口103个,划转人员31名。

三是持续推进“885”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组织专题推进会、视频培训会4次,督促各套餐事项牵头部门加快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积极先行先试,配合市级牵头部门开展公民婚育一件事”“助残扶困一件事”“生育津贴一件事”“军人退役一件事等套餐试点,协调解决各部门各环节数据推送、材料流转、人员配合等问题;积极推广办理,紧盯套餐上线进度,协助各套餐牵头部门理顺办理流程、完成系统配置、开展窗口人员培训、强化宣传推广,截至11月底,渝快办平台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事项累计上线53项。第三季度民生报表一件事一次办指标综合新生儿出生、军人退役、婚育、企业开办、二手房过户与水电气联办等5项高频套餐办件量,新区办件17848件,位列全市第二,前三季度均保持全市前三。

(二)数字赋能提升智慧政务能级

一是开展一窗综合受理系统试点运行。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试点部署,承接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试运行工作,拟第一批上线运行2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同时,安排专人参与全市事项梳理验收工作,协助市级部门梳理全市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度。

二是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事项上,运用电子文件多方签署服务实现申报单位、市场化中介机构等多方单位线上签章、审批结果网上领取,让企业零跑腿。截至12月底,实现电子证照种类累计达200种以上,电子签章累计使用达18万以上。

三是加大渝快码推广力度。宣传推广渝快码在文化场馆、景区、行政办公场所、酒店、网吧的使用,目前已实现政务大厅扫码取号、扫码办事、派出所扫码进出24小时书房扫码借书、酒店扫码入住等场景应用。

四是优化网上办事大厅功能。新增政策通道板块,集成新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实时对接新区官网,做到动态更新两端同步,推动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平台向渝快办集中,实现统一入口申报。

(三)服务增效便利企业群众办事

一是加快构建“1+3+N”政务服务体系。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多点可办等原则,搭建“1+3+N”政务服务体系。以区级政务服务中心“1”个主阵地,逐步在重点产业园区打造“3”个服务中心,有序推进企业集聚地“N”E站建设,推进政务服务向产业园区延伸。截至目前,两江软件园政务惠企E站(海王星)、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政务惠企E站、两江协同创新区政务惠企E站和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企业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累计接受咨询办理7828件次。

二是不断提升政务大厅服务水平。不断细化大厅考核管理。严格执行大厅巡查管理、绿色通道及接待管理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加强窗口考核管理,强化工作纪律及作风建设。不断强化人员培训。开展政务大讲堂、干部职工培训会、个性化培训会等三大类培训,组织工作规范、情绪管理、投诉处理和接待礼仪等专题培训17次。不断优化免费帮办服务。聚焦企业群众需求,打造全市领先的具有两江辨识度的“小江帮办”全能型政务服务帮代办队伍,构建覆盖新区各大重点产业园区的帮代办服务体系,对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服务事项、疑难复杂业务以及特殊群体,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实行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结果免费寄的无偿帮办代办模式,变企业群众跑趟政府全程帮办。全年提供现场咨询及帮代办服务4万余人次。

二、存在的不足

今年来,中心在推进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法治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对当前热点法治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二是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单调,从目前情况看普法措施、方法变化不大,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够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高质量的法治教育不多。三是法治宣传内容不够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法治宣传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三、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措施

(一)深化改革创新。一是深化“一窗综办”改革。按照市政府办公厅部署,推进事项集中进驻,推动撤减分厅,健全前后台权责划分、工作联动机制,更新窗口人员管理考核制度,探索优化对各分厅、分中心及园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站)窗口的管理机制,安排一窗受理工作人员实行轮岗学习、流动服务,保障“一窗综办”模式在全区各窗口单位顺畅运行,打造一窗受理工作亮点。二是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进一步推动各套餐事项畅通办理渠道、优化服务体验,强化宣传推广,提升“一件事一次办”受众面和满意度。三是提升川渝通办服务质效。落实“川渝通办”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对新调整的“川渝通办”事项做好认领、发布、实施工作。对窗口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切实提升窗口工作人员办理川渝通办事项的业务能力。强化与各合作地区的交流协同,探索更多区域性通办事项。

(二)推动数字政务变革。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一网通办改革任务,推动一窗综办系统上线运行,做好新旧渝快办替换及操作培训。二是优化两江新区智慧政务效能监管平台驾驶舱。对预约、取号、叫号、受理、审批、办件、好差评等全流程全环节可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实现问题监测、预警、处置、反馈工作闭环,全面提升新区政务服务效能水平。三是探索电子归档应用。依托电子签章及区块链技术,对环评电子文件从产生到归档的全过程存证,构建全链条安全体系,实现业务数据归档完整证据锁链闭合管理。四是加快龙盛新城政务服务分中心建设。按照工作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分中心建设。五是加强新渝快办”“渝快码宣传推广。新渝快办”“渝快码上线后,积极运用上新媒、上公交、制作文化周边和进公共场所等形式宣传推广应用。适配大厅业务办理、预约取号,派出所扫码进出等场景,实现码上可办,一码通服。

(三)优化惠企服务体系。一是推进“1+3+N”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以“两江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1个服务主阵地”,建设龙盛新城、水土新城、保税港区3个政务服务分中心”,同步向重点产业园区延展“N个政务服务惠企E站”,构建全领域全链条企业服务架构,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龙盛新城分中心、水土新城分中心和金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E站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办事体验和满意度,助力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二是优化小江帮办品牌,建立横向一体化、纵向便利化、创新定制化的多维度帮办代办工作机制,着力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服务优的全能型政务服务帮代办队伍,为工程建设、开办企业等全部政务服务事项提供政策解答、事项申报、材料准备等各类咨询、指导、帮代办服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