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2022年度
一、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编制梳理《两江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共计256项、《两江新区行政权力事项实施清单(2022年版)》共计3432项、《两江新区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2022年版)》共计277项,并在重庆市网上办事大厅发布;二是打造“两江新区跨省通办线上服务专区”,围绕公安、社保、医疗、交通、住房等重点领域,基于“渝快办”平台两江新区网上办事大厅,上线与各合作城市的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三是加快“川渝通办”融合办理,推动第三批101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见效,拓宽办事渠道,推进线上“全程网办”,优化线下“异地代收代办”。四是深化“一窗综办”改革,积极争取承接全市深化政务服务“一窗综办”改革试点,推动前台受理人员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高效服务模式。在深入调研和考察借鉴贵州省综窗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两江新区深化政务服务“一窗综办”改革工作方案》,理清改革目标方向、原则路径、职责分工,做好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五是落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推动《重庆市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第二批)》在新区落地。六是推出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服务,在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帮办服务专区提供咨询引导和帮办服务,梳理辖区5家主要水、电、气公司线上线下过户流程,制作水电气过户操作指引手册1000余份。
(二)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一是创新电子证照应用,在“项目资本金存入、使用”两事项中试点推行,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线上提交申请,2个工作日内获取电子批件,办事效率大幅提高。二是试点政务大厅“一码出入、一码取号、一码办事”场景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零材料”办理。三是打造“室内导航”系统,运用蓝牙定位、3D地图导航、AR实景技术实现大厅办事窗口实时指引,为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新体验。四是搭建智能咨询便民服务系统,依托现有人工咨询热线,建立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语音对答服务,搭建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知识库,初步涵盖9大领域信息3000余条。五是升级两江智慧政务综合监管平台,打通新区8个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及3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监控视频,实现远程服务监管,统一平台调度。六是优化升级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推出自助终端2.0版本,实现1000余项业务自助申报,身份证、营业执照、结婚证、不动产权证书等14种证照自助打印,社保查询、司法机构查询等多种便民查询。
(三)扎实推进大厅管理,服务能力更上台阶
一是开展延时服务3284人次,收到企业群众送来的感谢信、锦旗69件次,抽检大厅对外公开咨询电话录音质量41100余次,优化落实大厅巡查管理制度,对区级大厅和街道、社区服务大厅开展现场巡查和网络监查2280次,及时发现通报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改进。二是开展政务大厅行政办事员培训及职业资格认定工作,现已完成三批次183人的资格认定。三是优化提升免费帮办服务,提供现场咨询约3.3万次,接受帮办申请约6634人次,便民文印室为群众免费提供打复印服务近52.46万件次。四是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中遇到难点堵点问题。五是开展“政务服务大讲堂”宣传培训工作,在8个街道及3大园区开展政务服务大讲堂宣传培训,以窗口现场危机与压力管控、窗口服务实用礼仪、“一窗综办”业务办理为重点,不断提升基层窗口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六是做好参观接待工作,接待各级政务、商务调研考察29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等对政务大厅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荣获2022年重庆市巾帼文明岗的荣誉称号。
(四)着力加强涉企服务,稳企惠企更见实效
一是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政务惠企e站取得实效,为园区超6000家企业和超5万名创业创新人才提供企业开办、优惠政策兑现、税务、社保、金融、人才等207项高频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截至目前,工商、税务类咨询办理占比较大,惠企e站接受现场咨询、办件240余次。二是设置政务大厅助企纾困专窗,实现稳企纾困政策及产业扶持政策兑现一窗办理,专窗运行以来累计接受咨询4332次,受理申请2141件。三是牵头建立稳企惠企助企纾困政策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按照鸿星常委指示要求,会同《两江新区稳住经济大盘20条政策举措》各责任单位明确政策兑现承诺时限,保障各项政策限时兑付。四是贯彻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到企业开展走访座谈12场次,收集并推动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6个。
(五)强化“互联网+督查”平台管理,运行更加高效
一是提升办理效率。推行“125”办理时限制度,落实承办单位非本级权责事项1日内转办、咨询事项2日内办结、投诉事项5日内办结。二是攻坚疑难事项。梳理各类疑难事项,会同督查办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明确承办责任主体,确保群众反映诉求得到及时回应。三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播放重庆市“互联网+督查”平台形象宣传视频短片、制作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在火车北站、政务大厅、各街道及社区服务中心开展集中宣传,促进“互联网+督查”平台服务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群众。2022年全年,新区“互联网+督查”平台共受理咨询投诉42538件,已办结42395件,办结率99.6%。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带头学法,增强法治理念。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强化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重要内容纳入支部学习计划,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在中心形成学法懂法守法氛围。
(二)宣传工作,扎实推进。积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深入推进法治宣传,积极拓展法治文化建设阵地。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在政务大厅掀起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热潮,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法治宣传教育真实有效,普治并举,整体推进,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在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内容、方式上不断创新。
(三)传导压力,积极履责。党政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高位推动,确保责任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面落地见效。
三、存在的不足
今年来,中心在推进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普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二是在普法方式上缺乏灵活性,需进一步探索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三是面向群众的法制宣传力度还不够,宣传面不够广。
四、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履行好新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促进各政务服务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二是着力提升新区“跨省通办”“川渝通办”“全渝通办”服务便捷度,提高窗口人员导办、帮办服务品质,用好视频预审、免费邮寄等手段更好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三是以办事群众需求和服务体验为导向,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覆盖面,不断提高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惠企体系建设。根据新区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以智慧政务建设为突破口,以“政在您身边、服务零距离”为宗旨,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覆盖新区各新城、园区、楼宇、企业的嵌入式惠企政务E体化服务体系,形成新区有E厅、园区有E站、企业用E卡的三级服务网络,建设惠企政务服务全流程服务链。
(三)进一步优化智慧政务建设。一是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及政务大厅视频监控整合归集,实现线上监管。二是推进渝快办网页端建设。新页面将增加优化营商环境、惠企e站等特色服务专区。三是推进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排队取号一体机业务并入政务中心系统,持续提升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水平。四是加强街道社区“渝快办”平台使用培训,提高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自助服务终端使用率。
(四)进一步深化“一窗综办”改革。按照市政府关于“全渝通办”“一窗综办”相关部署,加快推进政务大厅“一窗综办”改革,按照“业务最大综合、流程最大优化、人员最大利用、办事最大便捷、保障最大效益、成本最大节约”原则设置“无差别”和“分领域”两大类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五)进一步提升大厅服务质量。一是集中展现窗口服务良好形象,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统一着装上岗,佩戴胸牌,树立高标准、规范化的政务服务中心形象。二是积极开展礼仪规范、心理健康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实现工作人员办件能力和综合素养双提升,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三是强化大厅劳动纪律和工作作风建设,重点对窗口服务质量、热线电话接听情况、“吃拿卡要”等问题进行监督巡查。
(六)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督查”平台运行质效。加强与办公室督查室配合联系,建立平台运行“月通报”制度,强化对平均办结时长、办理满意率等指标的监督考核,协调督促各街道、各部门提升群众咨询投诉事项办理质量和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