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浏览器,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请升级到最新版Edge浏览器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 查看详情 / 关闭提示

X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便民地图

两江机构

两江政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2020年度

[索 引 号]
115000005567784755/2021-02423
[ 主题分类 ]
司法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发字文号 ]
[ 标  题 ]
2020年度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
[ 成文日期 ]
2021-04-26
[ 发布日期 ]
2021-06-07
[ 有 效 性 ]
有效

2020年度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

字号:
分享:
打印:

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作为两江新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成员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二次会议精神,对照《两江新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确定的工作任务要求,立足我院特色审判执行实践,高标准推进2020年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

(一)严格推进落实《工作要点》分解任务,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和德治的重要指示精神。院党组多次开展专题学习,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院干警特别是新入职干警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

二是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服务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主动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加强合作,对照世行评估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合法经营和企业家合法人身、财产权益的保障力度,积极开展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开展司法作风问题专项检查整治,各项工作均已完成年度任务。

三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加大对审判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完善院庭长权责清单,加强对“四类案件”个案监督,坚持“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不断完善法官业绩评价机制,深化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深化案件繁简分流,不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审判监督管理方式,加大执行力度防范执行难,各项任务均已完成。

四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夯实全面依法治区群众基础。院领导按要求积极参与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推进法官以案释法常态化,加强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力度,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依托“智慧法院”和信息平台加大司法公开和司法宣传力度,各项任务均已完成。

(二)忠实履行特殊审执职能,服务保障两江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880件(旧存3001件,新收18879件),审执结19907件,结案率90.98%,结收比105.45%,法官人均收案561件,人均结案510.4件。

一是突出涉外商事审判特色,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集中受理全市涉外商事案件,其中涵盖所有涉两江新区涉外商事案件。2020年我院共受理涉外商事案件2035件,审结1697件。依法审结宣判全国首例铁路提单案件,为探索铁路单证陆上贸易规则打下实践基础,案件审理情况获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批示依法妥善审结重庆中腾仁宇机械制造公司等在境外投资、出口商品过程中的纠纷案件,为中国企业特别是重庆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司法保护。积极运用涉外商事案件诉仲、仲裁、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制定出台《涉外商事纠纷诉仲对接工作规则》,并在全市法院首次实现诉仲转换。自主建设并开通重庆法院首个英文门户网站,为涉外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规范指引。

二是发挥知识产权审判优势,保障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集中受理市一中法院辖区知识产权案件,包括两江新区全域内的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020年,我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0665件,审结9892件。妥善处理涉大嘴猴、金士顿等国际商标品牌和“冠生园”月饼案、“秀山土鸡”商标案等国内知名品牌和重庆本土品牌案件,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加强著作权保护,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加大对著作权侵权人的制裁力度,鼓励创作者优质产出。加强商标保护,依法妥善规制小商贩销售假冒商品行为;加强餐饮行业标识保护,给予成钢五厂小郡肝等一批地区品牌更多成长空间。

三是履行国内商事审判职能,促进两江自贸区投资贸易。20201月起,市高法院根据审执实际情况调整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管辖范围为集中受理涉重庆自贸区内企业的投资、贸易、金融等国内商事案件。因为重庆自贸区大部分范围均在两江新区范围内,我院服务两江自贸区的针对性也进一步增强。今年我院共计受理涉自贸区国内商事案件2128件,审结1948件。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金融市场动荡,制定《关于审理金融类网络借贷案件的裁判指引》,维护自贸区金融安全。审结涉“珮姐老火锅”股权纠纷案,依法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经营依法妥善推进涉刑民交叉的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公司诉中华联合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系列案件154件,有效避免了涉农群体性风险和金融风险。

四是大力提升执行工作效率,高效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受结案周期影响,在2019年我院审判案件数量较大的基础上,2020年执行案件大幅上涨,共计受理执行案件7036件,执结6357件。在数量激增的情况下,仍通过规范管理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执行效率,创新运用“434工作机制”,发挥执行事务中心集约作用,2020年执行案件结案平均用时57天,比全市平均少三十余天,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时间成本,实现商事案件的公平和效率并重。践行善意执行、“生道执行”理念,避免采取强制执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在线促成重庆鼎辉汽车燃气公司与内蒙古青杉汽车公司执行和解;妥善调解执行完毕阳原县龙山石料有限公司申请执行中铁十七局四公司一案,保障郑万高铁和轨道18号线等工程复工复产。

(三)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服务保障发展大局

一是做好“六稳”“六保”,助力社会经济复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迅速反应,在全国法院率先出台《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审判工作的意见》,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审判活动提供规范指引,同时提前研究疫情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形成《关于涉新冠肺炎疫情商事案件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并上报市高法院。依法妥善调解涉及无纺布等防疫物资生产的重庆风琴针业公司(系日本某百年企业在重庆自贸区内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产品作为生产无纺布的上游设备出口到日本)诉上海织泽机电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在疫情严峻时期迅速高效组织双方线上达成调解协议并实际履行70余万元,恢复了企业运转和生产,保障了境内外防疫物资生产。

二是对标国际先进,优化重庆营商环境。作为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执行合同”指标重点配合基层法院,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对照评估要求,全面实施网上无纸化立案、自动随机分案、电子送达等举措,优化当事人诉讼体验。20201月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上线使用随机分案系统自动分案,使用至今随机分案率100%2020年网上无纸化立案18389件,电子送达15591次,网上缴费11393次,网上立案电子缴费率达62%。最大程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规范休庭及延期审理,推进落实庭前会议制度,提升案件审理效率。小额程序适用率83.86%,召开庭前会议572次。严格审判流程及裁判文书公开,提升司法透明度;审判流程信息录入完整率为100%,庭审直播案件3913件,网上公开裁判文书12903份。

三是密切成渝合作,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服务内陆开放和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有着共同的合作基础,因此去年两院就开始探索合作。2020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部署后,两地自贸区法院迅速响应,于3月通过在线“云签约”方式签署全方位合作框架协议,率先开启成渝司法合作。5月,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裘晓音率班子成员到四川自贸区法院回访,同时两院成功实现跨域立案、远程庭审和异地执行,率先开启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实质性合作。10月,两院共同发布《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指引》和《市场主体投资风险典型案例》,积极促进川渝自贸区司法裁判尺度统一。下一步,两院还将在司法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服务保障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四)积极创新各项工作举措,提升司法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带有专业化性质的人民法院,我院加强与专业组织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构建起覆盖国际商事纠纷、涉自贸区商事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领域的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体系,2020年共计调撤案件6281件,调撤率46.38%。创造性推进知识产权案件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与市文旅委、市版权局三方签约共同加强版权保护,在诉调对接的基础上,探索人民法院与知识产权保护主管部门职能互补、执法联动,共同引导当事人利用多种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推动知识产权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协议签订以来,已经促成调解知识产权案件2974件。同时,主动与公证机构合作,引入两江公证处、渝信公证处等专业机构参与多元解纷,在金融系统大力推行赋强公证,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引入公证机构参与执行,目前赋强公证模式已越来越广泛地在金融机构和相关公证机构中应用。下一步,我院还将与市律协下设的两江商事调解中心深入合作,探索法院委托诉前调解和调解中心申请司法确认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调审互动多元解纷。

二是主动深入园区、企业,为市场主体提供针对性司法服务。院长亲自带队全体院领导,深入两江自贸区科技企业调研司法需求,帮助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开展“两江自贸行”活动,深入果园港国际多式联运枢纽展厅和果园港渝新欧第二始发站,听取企业司法需求和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组织开展“自贸法官进园区”活动,深入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宣讲《民法典》,引导企业防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的法律风险,助力“智慧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三是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审判能力现代化。今年我院完成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也完成了中心2019年度12项课题结题和2020年度课题发布,课题涉及“一带一路”及陆海新通道建设、自贸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向。下一步我院将依托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寻求与相关机构部门合作,大力探索推进中心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审判执行能力和司法调研水平,以更加专业的能力服务保障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自贸区发展和两江新区建设发展。

四是发挥信息化优势,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新冠疫情期间,我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推进在线开庭、调解,今年以来累计在线开庭、调解案件895件。同时,在疫情以来在线审判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在线庭审规范化不够、无法在线质证的不足,院长亲自带队深入律所调研,主动指导帮助律所、银行等机构建立“云庭审”专区,促进在线庭审规范化。此外,我院还自主研发庭审智能巡查系统,通过大数据图像识别,自动识别并提醒法官、律师、当事人等在庭审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庭审规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院2020年各项工作整体向好,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高质量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作为覆盖自贸区全域的新设法院,我院建院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对照我院承担的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等特殊职能使命,距离实现“全市先进、全国一流”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二是专业化管辖背景下精品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我院目前主要承担国际国内商事审判和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案件专业化程度较高,对审判执行要求也更高,在此基础上,虽然我院目前将“精品战略”作为我院发展方向,但精品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三是审判执行和司法研究成果转化仍需进一步加强。我院作为建院不足两年的新设法院,虽受理案件整体体量较大,但受涉外商事案件审理周期较长、建院初期各项工作繁重等因素影响,目前我院在典型案例打造、调研成果转化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最高法院和市委工作部署,认真执行两江新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审判能力和司法水平,加大“精品战略”实施力度,加快审判执行和司法调研成果转化,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入两江新区和自贸区园区、企业调研,努力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两江新区和自贸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建议

针对“十四五”期间以及2020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结合两江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本院司法实践,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建议统筹发挥法治在两江新区社会治理中的整体作用,由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牵头,加强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协调配合,推动形成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建议整合两江新区范围内审判资源,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建议参照四川天府新区由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统一管辖民商事、行政、刑事案件的审判模式,推进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三审合一”;三是建议推进两江新区辖区内商事案件诉源治理,由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牵头涉两江新区各基层法院,以及区内相关园区企业,开展专项活动,提升企业源头风险防范能力;四是建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的法治交流,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级新区先进法治经验,助力内陆开放门户建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