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基层政务公开> 环境保护> +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4年1月25日—2024年1月31日(5个工作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可通过下表文本链接查询。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cqhbljfj@163.com,传真:023-63411355。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渝兴广场B5座7楼,邮编:401147。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
17 |
重庆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城市路网工程-C区路网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
重庆市两江新区寸滩国际邮轮母港片区 |
重庆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有限公司 |
中云智德(重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包含3座桥梁和2条隧道,共1500.203m |
1、施工期 (1)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沥青烟、施工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尾气等。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沥青,现场不设沥青搅拌站,做好扬尘防护工作,应定期对路面进行洒水抑尘,土石方采用密闭运输,禁止超载、超速行驶等,尽可能减小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具尾气CO和NO2排放量小,预计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受施工机具尾气影响很小。 (2)废水: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设置移动厕所收集后由吸粪车定期运输至双福污水处理厂,不外排。施工材料及弃渣用防雨布进行覆盖。桥梁和隧道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到场地洒水中,不外排。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施工期主要是各种施工作业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施工布局等措施,随着工程施工结束施工噪声影响消失。 (4)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钻孔泥浆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照要求对施工期建筑垃圾和弃渣进行处置;对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实施现场管理;对沥青残渣进行收集并妥善处置;弃方运至政府指定渣场进行填埋处置;钻孔泥浆过滤后循环使用,施工结束后剩余的泥浆经pH调节为中性后作为废物收集在泥浆池中,自然干化后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专业公司清运处置。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项目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5)生态: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对土地资源和植被的影响。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不得随意扩大;施工前将表土剥离,施工后绿化覆土回填;做好截排水设施建设;及时进行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2、运营期 (1)废气:运营期的废气主要是行驶汽车排放的尾气和道路的扬尘。运营期应加强道路沿线两侧绿化建设,设置禁停标志,禁止违章停车,防止因交通堵塞、车辆怠速而增大汽车尾气污染,同时加强路面清扫和保洁,降低道路扬尘污染。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2)废水:本项目不包括收费站、服务区以及加油站等设施,运行期自身无废水产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降雨和道路清扫形成的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为SS,经工程配套雨水管收集、沉淀后排入下游管网,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小。 (3)噪声:本项目运营期的噪声源为过往的车辆,车辆通过车次多,车辆车型、车况各异,难以控制,因此本项目拟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噪声传播途径和噪声受声体控制。 结合本项目周边情况和建设规划,本项目拟采取的降噪措施包括针对项目建设单位,市政、交通工程和规划部门,敏感建筑建设单位等提出应采取措施和反馈建议,主要如下: 1) 项目建设单位 ①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减少车辆通行的噪声影响。 ② 在道路两侧进行行道树栽种,可降低部分交通噪声影响。 ③ 在进入居住区、学校前路段设禁鸣、限速标志,保持线路通畅,减少鸣笛噪声扰民。 ④ 优化设置交通标志和道路减速设施,降低道路交通的噪声影响。 ⑤ 加强绿化带植被的管理和维护,发现有枯竭、死亡植被,在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补栽,保证隔离带的降噪效果。 2) 市政、交通工程和规划部门 本项目建成后还需与市政、交通和规划部门加强沟通,提出合理建议: ① 对道路进行经常性维护,提高路面平整度,降低道路交通噪声。 ② 强化公路行车组织管理,限流分流,错时避峰,控制车流量,保证道路畅通。 ③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发展智能交通,保持区域内车辆有序、畅通行驶,避免引起交通堵塞,降低交通噪声。 3) 敏感建筑建设单位 ① 沿线规划居住、教育和行政办公用地等敏感地块,在进行开发时应充分考虑本项目交通噪声影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批意见,合理控制距离。 ② 优化规划地块建筑布局,临道路一侧应优先布置商业用房、管理用房等,住宅、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和房间应尽量远离道路布置。同时,应优化建筑功能布置,卧室、教室等敏感房间不应设在临街的一侧。 ③ 优化规划地块建筑方案设计,临路一侧建筑外墙窗户应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其隔声性能应能满足环保管理要求,保证室内安静。外墙门窗缝必须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密封条,以减少噪声传入。 ④后续开发建设的住宅建筑、学校建筑、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等建设单位,针对交通噪声影响,应采取优化建筑布局,安装隔声窗等措施,使敏感建筑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的允许噪声级。 (4)固体废物:本项目不涉及服务区和收费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散落的装载物、行人丢弃的少量果皮、纸屑及树叶、枯枝等,均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每日清扫收集处理,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道路运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的灯光。道路交通产生很多干扰因子(噪声污染、视觉污染、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噪声污染影响显著,动物选择生境和建立巢区时通常会回避和远离道路。拟建项目区域为城市建成区,野生动物数量极少,未来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
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备案(项目编码:2305-500105-04-01-930295)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