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基层政务公开> 环境保护> +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3年9月12日—2023年9月18日(5个工作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可通过下表文本链接查看。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cqhbljfj@163.com,传真:023-63411355。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渝兴广场B5座7楼,邮编:401147。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103 |
重庆丰利钛高端钛合金无缝管及结构件新建项目 |
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镇龙兴工业园V1-1/01地块东南侧部分 |
重庆丰利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昌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年产100t钛合金无缝管。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水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将产生生活污水,施工场区设置的冲洗点将产生少量含泥沙的废水,施工场地的平整、房屋地基的开挖和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将产生含SS施工废水,动力设备的维护与冲洗将产生少量含SS和石油类的废水等。 防治措施: (1)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SS废水,因地制宜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经沉砂处理后重复利用。 (2)员工就餐依托周边餐馆;施工人员产生的粪便水经一期生化池收集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 (3)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对含油废水经简易静置隔油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禁止外排。 (4)运输车辆的冲洗设固定场地,冲洗水集中收集后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禁止外排。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水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环境可以接受。 2、废气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原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散落以及施工车辆行驶等产生二次扬尘。其中扬尘以汽车运输作业时产生的扬尘为主。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进行场地填挖、清理平整、运输等施工活动时将排出各种燃油废气,其主要污染物有CO和NOx。 防治措施: 为尽可能减少施工期废气排放,避免有害气体和粉尘在工程区及周围环境中的扩散,本评价要求施工时施工方应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加强管理,切实控制施工扬尘污染。本项目拟采取的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在各工期施工工地出口处设立岗亭,监督施工工地进出车辆的带泥和冒装撒漏,严禁冒装渣土车、带泥车和沿途撒漏车辆进入城市道路。严禁所有运输车辆沿路撒漏和污染道路,确保密闭运输效果。 (2)施工单位要落实工地周围设置不低于1.8m,不高于2.2m的密闭施工围挡。实行场地内硬地坪施工,要求施工场地进出口通道及场内道路应用混凝土硬化覆盖,路面平整、坚实,能满足载重车辆通行要求。 (3)控制区范围内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4)严禁在施工现场排放有毒烟尘和气体。施工现场土石方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粉尘材料入库保管,砂石料必须覆盖。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扬尘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的工序必须采取降尘措施,施工现场的浮土必须及时湿水清扫。水泥和其他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5)施工单位在场内开挖转运土石方采用湿法作业。 (6)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的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强力推行湿法作业。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将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的降低到最低程度,环境可以接受。 3、噪声 施工噪声在下列四个阶段产生: 第一阶段:场地平整阶段。该阶段噪声源主要是由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和土石方装车等施工机械活动时产生; 第二阶段:基础施工阶段。振捣棒、打桩机等为主要噪声源; 第三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噪声源主要为混凝土输送泵噪声; 第四阶段:设备安装阶段。主要噪声源由电钻、磨光机等设备; 防治措施: 项目严格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重庆市人民政府令270号《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的要求,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做到文明施工,尤其注意禁止夜间施工。 本评价要求应落实并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单位应在开工15日前向当地环境保护局申报,说明施工项目、场地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等,得到环保局批准后,应向施工区周边居民发布公告,以便得到公众的谅解; (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将可能产生强噪声的施工作业安排在06∶00~22∶00,尽量避免噪声扰民。 (3)项目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禁止夜间22∶00到次日06∶00推土机、挖掘机和载重汽车等高噪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需要或特殊需要(抢修、抢险除外)必须实施夜间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须在连续施工3日前,按《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中规定的报批程序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发给《污染物排放临时许可证》,并按要求认真实施降噪措施,将夜间施工审批手续悬挂于工地显眼处,同时张贴告示,做好公众的宣传解释工作,接受公众和环保执法人员的监督。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使其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 (5)施工机械设备与基础或联接部之间采用弹簧减振、橡胶减振、管道减振、阻尼减振等措施,施工设备尽量远离周边敏感目标。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对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统一收运处理;建筑垃圾,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建筑废物堆放场,定期密闭运输到龙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综合利用。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经采取以上措施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 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废气产排节点为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炉窑废气 、酸雾废气、碱雾废气、喷砂粉尘、冷压油和真空泵产生的油雾(非甲烷总烃)、食堂餐饮油烟。 碱雾废气和酸雾废气通过设计在每个脱脂除油和酸洗槽槽边设置14个0.2m2的槽边集气罩收集废气,碱雾与酸雾一起经1套“碱液喷淋塔”中和处理后,通过18m高的DA001排气筒排放;金属压延加热炉和热处理炉使用电密闭加热,且钛合金成分不含有S原子,故主要污染物无二氧化硫,仅产生少量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开炉时无组织排放;项目设1台喷砂机对不合格管件喷砂处理,喷砂利用白刚玉砂清理工件表面,白刚玉砂在吹砂机中循环使用,由于高速冲击工件而产生粉尘,项目采取“设备废气与排口直连”,收集效率为95%;喷砂废气接入1套布袋除尘器处理装置处理,治理效率大于80%,处理后由对应的18m高DA002排气筒排放;真空热处理炉真空泵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高热,会把泵中的油蒸发出来,产生油雾(以非甲烷总烃计)经自带的油雾净化器吸收后,排放量很小,车间内无组织排放;本项目冷轧过程中,采用轧制油润滑、冷却钛管表面和压混,轧制油温度为50-60℃﹐会有一定的挥发量,产生轧制油雾(以非甲烷总烃计),其产生量主要决定于轧辊压力、速度和轧制油温度等。根据设计资料每台轧制机自带油雾净化器,油雾经油雾净化器处理后,车间内无组织排放;项目食堂设2个灶头,安装油烟净化器;单个基准灶头的基准风量2000m3/h,总风量4000m3/h,小型食堂油烟净化污染物去除效率油烟去除效率≥90%、非甲烷总烃去除效率≥65%处理后经专用排烟管(DA003排气筒)引至楼顶排放。 项目废气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小,可以接受。 2、废水 本项目生产废水在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破乳+隔油+调节+混凝沉淀+一级沉淀+酸碱中和+二级沉淀+砂滤和活性炭过滤+反渗透膜组”)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冲洗漂洗工序,少部分排入生化池,由于生化池以及复盛污水处理厂没有针对氟化物的处理工艺,本次评价要求氟化物在污水处理站出口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进入生化池;排放的部分生产废水与食堂废水经1座隔油池(处理能2m3/d)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生化池(设计处理能力10m3/d)处理;处理后NH3-N、总磷、总氮达《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31962-2015);其它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再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复盛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御临河。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能达标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小,环境可以接受。 3、噪声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源主要为设备运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噪声值约为80-90dB(A),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 ①选型上使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 ②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应尽量远离门窗和敏感点,最大限度从平面布局上减少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③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管理制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以防止设备故障形成的非正常生产噪声,同时确保环保设施发挥最佳有效的功能。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小,可以接受。 4、固体废物 一般固废:本项目管坯在穿孔、平头尾、内镗孔、外车倒角等工序过程中产生废边角料以及最终检验产生的少量不合格品,收集后回收利用于金世利加工钛合金管坯;原辅料使用和产品包装产生的废包装,交物资回收公司回收利用;喷砂工序产生废砂、袋式除尘器收集粉尘交物资回收公司回收利用,废滤袋随生活垃圾交市政环卫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定期清掏后交市政环卫处理。 危险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设备维护检修产生的废含油棉纱手套、废油桶、废润滑油、液压油;脱脂除油工序过滤产生的浮油;酸洗槽倒槽产生的含槽渣废酸液;脱脂除油槽倒槽产生的含槽渣废液;生产废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等经分类收集暂存后,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单位处理。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识》(HJ1276-2022)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采取防风、防雨、防晒、防渗、防漏、防腐措施,设液体泄漏收集或拦截设施,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中相关要求进行设计、运行和管理,严格采取防腐、防渗措施。固废运输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保证运距合理,不对沿线环境造成影响。同时,项目固废实行封闭运输,避免运输途中发生洒、漏现象,发生二次污染。另外,建设单位将危险废物移交处置单位时,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填写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并由双方单位保留备查。 生活垃圾交市政环卫处理。 餐厨垃圾密封桶收集交由餐厨垃圾处理资质单位收运处理。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小。 5、土壤、地下水 (1)污染途径 本项目为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项目,位于园区内,周边均为工业企业。根据调查,项目厂界500m范围内不存在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项目无明显的地下水、土壤污染途径,危废暂存间、原料间存在液体泄漏的可能性,但项目拟对以上区域采取防风、防雨、防晒、防渗、防漏、防腐的“六防”措施,各液体物料下方拟设置托盘或围堰,一旦发生泄漏可及时收集,基本无直接泄漏至地下水和土壤的途径。 (2)防控措施 ①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地面采用坚固、防渗、耐腐蚀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铺设。 ②工作人员应加强场地的检修、加固,防止渗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③做好设备的维护、检修,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时加强污染物主要产生环节的安全防护、报警措施以及应急防控措施,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④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控制、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要求对厂房进行分区防渗,根据本项目特点,将厂房划分为一般防渗区和重点防渗区,分别采取不同等级的防渗措施。重点防渗区要求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中的要求,地面及裙角要采用坚固、防渗、耐腐蚀的材料建造,等效黏土防渗层为Mb≥6.0m,K≤1×10-7cm/s。其余区域作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层防渗层Mb≥1.5m,K≤10-7cm/s。 综上,本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及土壤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到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液态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因此本项目不会对地下水及土壤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6、环境风险 本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危险物质主要为使用和废弃的硝酸、氢氟酸、矿物油、PAM含油类危险废物和污泥(生产废水)等。采取以下措施: ①危险品运输时,要求所依托的运输单位指派责任心强、熟悉危险品一般性质和安全防护知识的人员负责押送,运输期间严禁搭载无关人员,随车应配备相应的救护、防护用品,车辆不得超载。 ②分装和搬运作业时要注意个人防护,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定期对盛装容器及配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③危废暂存间和化学品库设置托盘,以防止泄漏时物质四处扩散。地面做硬化处理,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进行防渗漏处理。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要求分类、贮存(有独立的、稳定的、密闭的贮存容器进行贮存)和堆放,定期(3个月至1年不等)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防止废油等渗漏至地下。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对环境的风险可控。 因此本项目施工期通过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能有效减缓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运营期通过采取各项污染防治措施,能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可接受。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
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备案(项目编码:2212-500112-04-05-476647)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