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基层政务公开> 环境保护> +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2年11月18日—2022年11月24日(5个工作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两江新区政府门户网站
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cqhbljfj@163.com,传真:023-63411355。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渝兴广场B5座7楼,邮编:401147。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48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建设工程 |
重庆两江新区龙兴组团C标准分区C10-1/05地块 |
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建设总用地面积139886.82平方米,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规划建设,住院床位数1500张,另有专用床位数300张(GCP床位200张,感染区床位100张),形成日门诊量约7500人次/d。总建筑面积385579.0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44899.5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40679.51平方米。 总投资:450000万元 环保投资:1865万元 |
(1)废水 本项目医疗废水产生量为1788.5m3/d,包括食堂的含油废水、非感染区废水、感染区废水、特殊性质污水(放射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根据不同水质类别,进行分别收集、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 各个区域的预处理设施如下: ①(感染楼、发热门诊)感染区废水预处理设施:在感染楼附近设感染区废水预处理设施(消毒+生化反应池,日处理规模不小于100m3/d),采用二氧化氯消毒,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 ②检验科污水处理池:设置一座检验科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规模不小于10m3/d),包括三类废水的预处理池。酸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均单独收集于各自的预处理池,酸性废水采用“酸碱中和”处理工艺,含氰废水采用“碱式氯化”处理工艺,含铬废水采用“化学还原”处理工艺。分类收集、预处理达标后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 ③隔油设备:在负一层安装1座处理规模不小于200m3/d隔油设备,厨房、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设备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 ④生化池:院区西南侧设置1座日处理能力不小于1800m3/d的生化池,工艺为“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生化反应池”,废水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 ⑤衰变池:设置1座700m3的衰变池,用于贮存放射性废水,采用一级衰变,放射性同位素浓度达标后进入污水处理站。 本项目的污水处理站位于场地西南侧,占地面积约935m2,处理规模不小于1800m3/d,采用“调节池+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消毒”处理工艺,使用二氧化氯消毒。院区的污废水通过各个分区的预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经市政管网进入复盛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最终排入御临河。 在采取了以上废水治理措施后,本项目废水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地表水环境可以接受。 (2)固体废物 本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857.2t/a)、餐厨垃圾及废油脂(590.57t/a)、医疗废物(602.25t/a)、污水处理站污泥(347.48t/a)、特殊废液(4.5t/a)、废活性炭(1t/a)、中药渣(5t/a)、废紫外光灯(1t/a)、废催化剂(0.21t/a)、废滤膜(0.3t/a)。 负一层南区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通过下穿道外运。危险废物暂存间包括:隔离垃圾暂存间(用于暂存感染区的医疗废物(HW01),1间,面积为13 m2)、固体废弃物存放间(用于暂存其他危险废物(HW49),1间,面积为28m2)、化学废液间(用于暂存特殊废液(HW49),1间,面积为18 m2)、医疗垃圾暂存间(用于暂存非感染区的医疗废物(HW01),1间,面积为120m2)、垃圾回收集装箱房(用于各类医疗废物、危险废物装箱后待拉运的暂时存放,1间,面积为85 m2)、危废暂存的总面积为264m2,地面及墙面1.0m进行防腐防渗处理,各暂存间内分区分类存放各类医疗废物、其他危险废物。 负一层北区设置生活垃圾暂存间(建筑面积为283m2)。 污水处理站污泥委托专业资质单位清掏、采用次氯酸钠或石灰消毒处理后参照可参照市政污泥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置。 (3)废气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主要大气污染物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及三联供系统的天然气燃烧废气、实验室废气、中药煎药蒸熏废气、柴油发电机组废气、污水处理设施的臭气、食堂油烟、三联供系统燃气废气、检验科废气、呼吸道传染病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废气等。通过预测可知,项目所排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均小于10%,25000m范围内的各污染物的预测浓度均远小于其环境质量浓度限值。因此,拟建项目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环境可以接受。 项目拟采取的废气治理措施如下: ①天然气燃烧废气: A、生活热水机房(锅炉房)的5台2.1MW的燃气热水锅炉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年使用时间8760h,燃烧烟气引至2号楼住院楼的楼顶经5根58m高的排气筒DA001~DA005(D=0.27m)有组织排放。 B、2台1000kW的内燃机的采用低氮燃烧技术+SCR脱硝处理工艺,年使用时间8760h,天然气燃烧烟气引至3号楼住院楼的楼顶经2根56m高的排气筒DA006~DA007(D=0.3m)有组织排放。 C、5台2800kW的燃气热水机组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年使用时间3624h,天然气燃烧烟气引至3号楼住院楼的楼顶经5根56m高的排气筒DA008~DA012(D=0.33m)有组织排放。 D、1台3t/h的天然气蒸汽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使用时间10h/d(3650h/a),天然气燃烧烟气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经1根27m高的排气筒DA013(D=0.27m)有组织排放。 ②污水处理设施臭气:生化池、感染区废水预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均位于院区西南侧,各池体的臭气经收集后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统一引至发热门诊楼顶经1根15m高的排气筒DA014有组织排放。 ③柴油发电机废气:4台柴油发电机废气的废气由其自带的排气筒排放,其中3台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经3根27m高的排气筒DA015-DA017有组织排放,1台引至2号楼住院楼楼顶经1根58m高的排气筒DA018有组织排放。 ④食堂油烟:职工厨房、营养厨房的油烟采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经烟道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经9根27m高的排气筒DA019-DA027排放。 ⑤中药房煎药熏蒸废气:经集气装置收集+气液分离器+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经专用通风口排放。 ⑥核医学科废气拟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专用通风口排放。 ⑦检验科废气:涉及结核实验、微生物实验的检验科废气采用粗中高效过滤器处理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专用通风口排放。 ⑧实验室废气: A、医疗综合楼实验室废气经通风橱收集+活性炭吸附后引至医疗综合楼楼顶经专用通风口排放。 B、医疗辅楼的实验室废气经通风橱收集+活性炭吸附后引至医疗辅楼楼顶经专用通风口排放。 ⑨呼吸道传染病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废气: A、发热门诊呼吸道传染病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废气采用粗中高效过滤器处理后引至发热门诊楼顶专用通风口排放。 B、感染楼呼吸道传染病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废气采用粗中高效过滤器处理后引至感染楼楼顶专用通风口排放。 (4)噪声 本项目设置配套的备用发电机、抽水泵、排水泵、三联供系统机组、锅炉房等高噪声设备,均设置在地下层的设备间内,且采取基础减震措施,再加上地下层隔声效果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冷却塔位于厂区西北侧的室外,在采取了安装硬质隔声围挡,进风、排风口均安装阻性消声器;风冷热泵安装在感染楼、医疗综合楼的楼顶,采取设置隔声罩,安装进、排风消声系统,基础减震。采取以上措施后,经预测能够达标排放。 (5)环境风险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医疗废物、盐酸、次氯酸钠、环氧乙烷、柴油、化学试剂(甲醛、乙醇(酒精)、乙酸(冰醋酸)、异丙醇、甲醇、苯、甲苯、二甲苯、尿素等)、液氧、尿素、SCR催化剂等泄漏及污水处理站废水超标排放等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本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经分析,项目发生环境风险的类型和机率都很小,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全体员工防范事故风险能力的培训,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等,可进一步降低环境风险发生的机率和造成的影响。 拟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包括: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存放采用专用容器,明确各类废弃物标识,分类包装;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的贮存和运送的相关规定;柴油发电机房设置围堰,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内做好防渗漏处理;设置1座应急事故池(有效容积540立方米)、污水处理站的各池体、事故池、生化池、生化消毒池、衰变池等及污水管道做好防渗处理;配备二氧化氯和氯气泄漏的检测仪和报警设施,二氧化氯制备间地面及墙面1.0米进行防腐防渗处理,盐酸库房内应设置酸泄漏的围堰,围堰有效容积应不小于盐酸的最大暂存量,氯酸钠库房室内应备有快速冲洗设施,二氧化氯发生器周边设置环沟;环氧乙烷灭菌间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环氧乙烷气瓶等压力容器和设备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紧急切断装置;SCR脱硝设施配备的尿素站内设置围堰,容积应不小于尿素罐的容积。运营期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
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备案(项目编码:2202-500112-04-01-751719) |
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要求进行了公众参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未提出反对意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