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115000005567784755/2022-03274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地质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两江新区管委会
[ 成文日期 ] 2022-10-26 [ 发布日期 ] 2022-10-26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编制领导小组

长:孙阳

副组长:张海龙

员:丁泉  赵永


编制小组

编制顾问:王凯袁兴平刘廷登

编制组组长:丁泉

编制组成员:丁泉  赵永  张志伟  张永乐  夏阳

王志云熊启辉杨荣健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面临形势 4

2.1 地质灾害现状 4

2.2 “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8

2.3 “十四五”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11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5

3.1 指导思想 15

3.2 基本原则 15

3.3 规划目标 16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20

4.1 划分依据 20

4.2 易发分区概述 21

第五章地质灾害风险分区 26

5.1划分依据 26

5.2风险分区概述 27

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30

6.1 划分依据 30

6.2防治分区概述 31

第七章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34

7.1调查评价 34

7.2监测预警 35

7.3综合治理与销号工作 37

7.4应急技术支撑 39

7.5能力建设 40

第八章投资估算 41

8.1投资估算依据 41

8.2规划投资估算 41

第九章保障措施 44

第十章附则 46


附表:

1、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地质灾害点核查统计表(实际管辖46处)

附图:

  1.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150000

  2.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150000

  3.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50000




第一章

两江新区是重庆市下辖的副省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行区,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建设成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多,加之极端天气频发,各类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一定程度会阻碍经济建设发展,因此为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两江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高质量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地质安全保障,制定本规划。

规划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6)、《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20)、《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规划对象:《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规划内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科技创新等。

规划范围:依据《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办法》,两江新区全域1200平方公里,直管区约638平方公里,包括龙兴片区、鱼复片区、水土片区、直接管理片区、悦来片区、江北嘴金融中心、两路寸滩空港水港保税港等区域。两江新区实际地质灾害管辖范围约460平方公里。(划分见下示意图)

本次规划范围为直管区范围,该范围以外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由实际管理的渝北区、北碚区和江北区实施。

规划期限:该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时限为20212025年。

因地质灾害具突发性,本防治规划为动态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本次规划由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委托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负责规划调查及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本次规划工作是在全区范围内已有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及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工作中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点调查的实际情况,对两江新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风险性和防治进行了分区,提出了规划期内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并进行了投资估算。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面临形势

2.1 地质灾害现状

2.1.1直管区地质灾害整体现状

根据已有及收集的相关资料,两江新区直管区范围目前共有1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两江新区实际管辖46处,其余64处实际由“三北”(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进行管理,具体见下表图。

2.1-1 两江新区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隐患概况

类型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塌陷

合计

实际管辖

数量

19

27

0

0

46

两江新区

8

3

0

0

11

江北区

27

1

1

0

29

北碚区

18

5

0

1

24

渝北区

合计

72

36

1

1

110


2.1-1 两江新区直管区地灾分布图

2.1.2实际管辖区地质灾害现状

依据两江新区2020年地质灾害汛后核查,两江新区实际管辖范围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6处,分布在11个镇街区域,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危岩(崩塌)、不稳定斜坡;其中滑坡15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32.6%;危岩(崩塌)27处,占58.7%;不稳定斜坡4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8.7%;共威胁4012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财产约1300万。

两江新区实际管辖范围内4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2.1-2 两江新区实际管辖区域地灾镇街分布

2.1-3 两江新区实际管辖区域地灾类型统计图

4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按是否库区划分:库区点10处,非库区点36处;按规模划分:小型44处,中型2处;按现状稳定性划分:稳定性差的有3处,稳定性较差有29处,稳定性好的有14处;按风险等级划分:中等风险点有2处,低风险点44处。

2.1-2 两江新区实际管辖区域地灾统计表

区县

地质灾害隐患点(处)

四重网格员(人)

类型

中型

小型

库区点

非库区点

规资局人员

驻守地质队员

片区负责人

群测群防人员

数据

4

42

10

36

5

2

11

42


地灾点情况分类统计表

地灾类型

处置情况

滑坡

危岩(崩塌)

不稳定斜坡

已治理完成

局部治理/降险处置

已纳入治理/正在治理

群测群防

数据

15

27

4

12

7

5

46


稳定性分类

风险分类

稳定性差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好

中风险

低风险

数据

3

29

14

2

44

建议措施分类

诱发因素

拟销号

专群结合

群测群防

工程治理

工程建设诱发

自然诱发

8

28

7

3

17

29

从成因上看,原北部新区范围受工程建设影响,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较为突出,边坡问题较突出,自然斜坡(陡崖)地带发育滑坡、危岩较少;以外区域,自然斜坡(陡崖)地带发育分布滑坡(不稳定斜坡)较多,并发育危岩,滑坡和不稳定斜坡。

2.2 “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两江新区以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及时处置的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为主要手段,积极实施十三五规划,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是建立了共同防治责任机制。目前,两江新区已构建起以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有关部门协作、基层组织、驻守单位技术支撑、群众参与的全民共同防治格局;通过印发年度防治方案、签订防治责任书等形式,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规资部门组织协调、镇街和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夯实了四重网格管理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全区共落实片区负责人11名,群测群防员42名,驻守地质队员2名,地质矿产和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5名,并且每个镇街和园区(新城)对于地质灾害均设有专人管理。对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并且录入地质灾害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对每处隐患点设立警示牌,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单点防治预案、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全部发放到位。一旦出现灾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撤离危险区内所有人员。每年汛前核实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四到位(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和八落实(警示牌、防灾预案、监测经费、监测人、监测记录、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监测设施、撤离路线)等群测群防工作落实情况。

三是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十三五期间,共完成8处地灾点治理工程,10处地灾点受威胁人员搬迁,累计投入资金17100万元,做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两江新区经济建设发展。

四是加强重点区域的防治工作。配合督促开展三查。认真贯彻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制度。以驻守地质单位为技术依托,镇街的分管领导分别带队开展巡排查工作。除已有46处隐患点外,还重点加强了居民聚居区(集)镇、学校、医院、主干道等区域排查工作,2020年对区内的公园、新生风险点等开展了多次专项排查工作。

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十三五以来两江新区每年对46处地灾点均开展了单点应急演练工作,还组织多次全区的综合应急演练(救援)工作。同时督促各镇街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将其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建立完善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隐患明、预案实、监测准、预防严、避险快,尽量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江新区在“十三五”期间,每年都会邀请地灾专家或驻守地质队员对辖区内的片区负责人、地灾专管员、群测群防员、受威胁群众等进行地灾知识的培训,大大提升了两江新区全民懂灾,全民防灾的意识。

六是完善了应急处置流程建设。针对两江新区特殊的管理构架,通过多年的摸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应急处置流程图

2.3 “十四五面临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2.3.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更高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在第一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洪涝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时代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保障资源安全、生态文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新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推进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和陈敏尔书记要求,深刻领会把握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意义、战略内涵、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渝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防灾减灾联动协作机制,按照流域上下游一体化灾害防治要求,建立联动监测预警管理体系。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提供自然资源有力支撑和基础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3.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1、诱发地质灾害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1. 两江新区地貌格局为四山夹三槽四山从东到西依次为明月山、铜锣山、龙王洞山、中梁山(局部),总体呈条状山脉与宽谷丘陵交互状态,低山和丘陵分布较多,为地质灾害提供了天然孕灾条件。

  2. 降雨等极端天气过程增多。容易产生暴雨、连阴雨、旱涝急转交替等多种灾害性天气,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强降雨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因雨致灾风险进一步加大,且近年强降雨导致洪水频发,且洪水水位不断升高,对于两江新区嘉陵江、长江沿线存在较强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

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持续。两江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行区,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建设成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两江新区的定位决定其基础建设、工程建设会如火如荼的进行,其建设难免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加之两江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从而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

近年来临时建构物的选址不当、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诱发也存在频发,对于地质灾害防治也存在较大的盲点。

2十四五期间亟需解决的问题:

地质灾害隐患调查需进一步深入。地质灾害不仅受地质条件控制,还与降雨、人类工程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由于工作方法手段有限,近年通过应急调查,新生突发隐患占到九成以上,亟需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目前两江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何有效避免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对经济建设的阻碍,更好的服务好经济建设发展,为两江新区发展打好防灾基础。

监测预警工作精度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实施的专群结合工作的高效应用,如何将监测仪器数据和群测群防有效的结合,监测仪器数据传输和系统识别的有效应用。二是两江新区不存在独立的区域气象专报机构,因为降雨是诱发我区地质灾害主要因素,没有针对两江新区的独立气象灾害专报,这为地灾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地质灾害科技力量需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对地灾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卫星通信、无人飞机、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结合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技术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精度、提高治理工程效率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化的新思路。但我区在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科技防灾减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对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全力提升我区地质灾害技术防治水平。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根本遵循,贯彻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部署,紧紧围绕我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关键问题和迫切需求,以提升防治能力、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部署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我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坚实的地质安全保障。

3.2 基本原则

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系统观念,聚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围绕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短板和重点防治对象,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合理部署,有效防范重大地质灾害问题。

三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

强化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早期识别,加强监测预警,推进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加强宣传培训及避险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标准,积极推进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四是风险防控、科学防灾。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台账,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区分级评价体系,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新模式,把风险管控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过程。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基础研究,把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促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和推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水平。

3.3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到2025年,全面完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基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地质灾害危害得到进一步防控,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减轻,全社会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重庆市和我区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两江新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适宜投资建设之地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具体目标

1)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度。构建群专结合的四重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设备基本覆盖,显著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准度,利用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设备,实现人防+技防

2)提升地质灾害识别能力,进一步划定重点区域。每年常规开展三查工作,针对易发区域及类型的专项调查工作,利用市级地质灾害综合遥感早期识别指导进行现场核查,充分利用已完成的区域评估资料和初步完成的1:5万风险评价资料,划定工作重点,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巡排查工作。依据市级如两江四岸嘉陵滨江生态长廊等涉及两江新区范围重大规划,以及两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等,提前针对性开展相关前期工作,为规划落实做好地质保障。

3)做好综合防治,完善应急治理管理体系。对于规划治理的隐患点实施综合工程治理,由于两江新区整体为城区范围,地质灾害的治理要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相结合,并非单一的治理,需做到综合性;目前两江新区内岚峰隧道西北侧崩塌、重桥6社水井湾崩塌、江北机械厂库岸已经开展工程治理;江北机械厂库岸由库区资金支持,由北碚区负责实施,另有岚峰立交旁高切坡和希望饲料厂下方边坡两江新区围墙专项治理整治过程中已完成治理。

在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两江新区应急抢险项目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开展地灾销号工作。对于满足销号条件的地灾隐患点,在十四五期间进行相应销号工作,近期规划在2022年拟实施销号8处,在2024年根据具体情况再选择一批满足销号条件的实施销号工作。

5)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能力,灾险情依托驻守单位及市级专家资源作为技术支撑,积极配合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后期处置,完善不同部门间的合作流程和机制。

6)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能力建设,加强装备、队伍能力和大数据运用,使我区地质灾害在软件和硬件支撑力度进一步提高。

7)常态化应急演练和培训,每年依旧实施逐点单点演练,除此外,积极配合完成市级或两江新区组织的综合演练;每年依旧实施分片区集中地灾知识培训和单点受威胁人员的培训,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并易于掌握。

8)及时更新两江新区地质灾害数据库,逐年根据每年的三查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对于新增点及时纳入。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4.1 划分依据

在本次规划报告编制阶段,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受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委托,已完成《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价报告(1:5万)》(以下简称《风险评价报告》),并经过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专家审查。《风险评价报告》在与我局和我区区驻守单位(南江地质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基础上已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划分。

本次规划充分利用《风险评价报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成果资料,按照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试行)》表B.3,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非五个等级。

两江新区对照之下划分为为高、中、低、和非四个等级,无极高易发区。(详见附图1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

4.1-1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示意图

4.2 易发分区概述

在两江新区直管638km2范围内,高易发总面积17.54km2,占总面积的2.75%;中易发总面积166.58km2,占总面积的26.10%;低易发总面积450.38km2,占总面积的70.58%;非易发总面积3.5km2,占总面积的0.57%


4.2-1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统计

4.2.1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在两江新区直管638km2范围内,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水土片区西侧近中梁山部分区域、观音峡北侧峡谷区域、水土片区东北侧近龙王洞山部分区域、龙兴片区东侧近明月山部分区域、御临河切割明月山峡谷部分区域、明月峡北侧峡谷区域,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地质灾害发育,存在顺向坡和陡崖

4.2-1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特征表

序号

分布位置

分区特征

1

水土片区西侧近中梁山部分区域

位于中梁山北段东侧部分低山区,顺山脉呈条块状分布,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3050°,构造属观音峡背斜东翼,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下统自流井组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为顺向坡,目前发育地质灾害4(北碚区)。

2

观音峡北侧峡谷区域

位于中梁山北段观音峡峡谷区域,嘉陵江左岸,为陡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3040°,存在陡崖,构造属观音峡背斜东翼,基岩为三叠系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岩层倾向与坡向近垂直,为切向坡,存在陡崖和易滑土层,目前发育地质灾害4(北碚区)。

3

水土片区东北侧近龙王洞山部分区域

位于龙王村周边低山区,呈块状分布,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3050°,构造属龙王洞背斜西翼,基岩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岩层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为顺向坡,目前发育地质灾害6(北碚区)。

4

龙兴片区东侧近明月山部分区域

位于龙兴镇东侧近明月山山脚区域,呈长方形条带分布,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2040°,陡崖分布较多,构造属明月峡背斜西翼,基岩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斜坡多为顺向坡和陡崖区域,目前发育地质灾害2(两江新区)。

5

御临河切割明月山峡谷部分区域

位于龙兴镇南东侧,呈块状分布,为峡谷、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2040°,峡谷段存在陡崖,构造属明月峡背斜西翼,基岩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斜坡多为顺向坡和峡谷陡崖区域,目前发育地质灾害4(江北和渝北区)。

7

明月峡北侧峡谷区域

位于明月峡北侧,呈块状分布,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2040°,陡崖分布较多,构造属明月峡背斜西翼,基岩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斜坡多为陡崖,目前发育地质灾害1(江北区)。

4.2.2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在两江新区直管638km2范围内,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水土片区西侧中梁山斜坡段、水土片区东侧龙王洞山斜坡段、悦来片区嘉陵江沿岸、水港片区沿长江部分区域、龙兴、鱼复片区两侧近山脚区域、石船镇周边区域、鱼复片区南部郭家沱-鱼嘴镇长江沿岸,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地质灾害发育,存在塌岸、顺向坡和陡崖。



4.2-2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分区特征表

序号

分布位置及历程

分区特征

1

水土片区西侧中梁山斜坡段

位于中梁山北段东侧低山区,顺中梁山呈条带状分布,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3050°,构造属观音峡背斜东翼,基岩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岩层倾向基本与坡向一致,多为顺向坡。切层开挖易引发顺层滑塌。

2

水土片区东侧龙王洞山斜坡段

位于龙王洞山两侧斜坡及复兴街道东侧部分区域,顺龙王洞山山呈条带状分布,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3050°,局部发育陡崖,构造属龙王洞背斜西翼,基岩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岩层倾向多与坡向一致,多为顺向坡,目前发育地质灾害11(北碚区)。

3

悦来片区嘉陵江沿岸

为河谷岸坡地貌区,顺嘉陵江呈条带状分布,岸坡地带地形坡度一般1030°,多为自然岩土混合岸坡,近年雨季期间受洪水影响发生多处塌岸险情

4

水港片区沿长江部分区域

为河谷岸坡地貌区,顺长江呈不连续块状分布,岸坡地带地形坡度一般1030°,多为自然岩土混合岸坡,主要为该区域为临江开发区,岸坡塌岸时有发生。

5

龙兴、鱼复片区两侧近山脚区域

主要位于明月山西侧山脚、铜锣山东侧山脚斜坡段,顺山脉呈条带状分布,延伸基本贯通整个区域,地形坡度一般3050°,陡崖较发育,基岩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岩层倾向多与坡向一致,多存在顺向坡,由于地形影响存在较多的陡崖带,易于发育危岩。目前发育地质灾害23(渝北区和江北区,两江新区)。

6

石船镇周边区域

主要位于石船镇两侧山脉之间原始斜坡区域,呈块状分布,为丘陵地貌区为主,多为斜坡和陡崖分布,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不均匀。主要为滑坡和危岩发育,以及御临河两侧岸坡的塌岸问题,目前发育地质灾害8处(两江新区)。

7

鱼复片区南部郭家沱-鱼嘴镇长江沿岸

为河谷岸坡地貌区,为岩质岸坡和土质岸坡,部分岩质岸坡为陡崖分布,土质段地形较平缓,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冲洪积层成因的粉质粘土、沙土以及人工填土,厚度不均匀,主要问题为塌岸和危岩,目前发育地质灾害6处。

4.2.3 地质灾害非易发区

在两江新区直管638km2范围内,非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鱼嘴镇北侧和三块碑水库北侧的平均坡度小于,且现状及历史上均未曾发过地质灾害区域,该两处区域地形平缓。

4.2.4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出上述三种易发程度外的划为低易发区,主要为已建成城区包括原北部新区、悦来街道、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保税港、鱼复工业园、龙兴工业园等城区,以及周边原始地较平缓区域。零星发育少量地质灾害,主要工程建设形成的边坡及堆载。

第五章 地质灾害风险分区

5.1划分依据

本次规划充分利用《风险评价报告》地质灾害风险分区成果资料,其评价根据危险性和综合易损性评价结果,利用《重庆区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21.3),将易损性和危险性进行矩阵叠加分级,得到县域的风险评价图,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两江新区对照之下划分为为中等、低两个等级,无极高、高易发区。(详见附图2地质灾害风险分区图)

5.1-1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风险分区示意图

5.2风险分区概述

在两江新区直管638km2范围内,地质灾害风险为中等风险区面积156.49km2,占总面积的24.52%;低风险区面积481.65km2,占总面积的75.48%

5.2-1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风险分区统计

5.2.1 地质灾害中等风险区

地质灾害中等风险区以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为主,主要分布在水土片区两侧近山脚区域,大竹林街道――水土街道嘉陵江沿岸区域,龙兴、鱼复片区两侧近山脚区域,石船镇周边区域,鱼复片区南部郭家沱-鱼嘴镇长江沿岸。上述区域主要存在顺向坡、塌岸、危岩等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大,突发性强等特征,对于两江新区经济开发建设及规划存在较大的地质安全风险隐患。详见表5.2-1 

5.2.2 地质灾害低风险区

剩余区域为低风险区主要以低易发区为主,整体地形较平缓或地质灾害发育较弱或规模较小,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相对较低。


5.2-1 两江新区直管区地质灾害中等风险分区特征表

等级

分区

环境条件

威胁对象

中风险区

1

水土片区两侧近山脚区域

位于中梁山东侧和龙王洞山西侧斜坡区域,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3050°,受构造影响,岩层倾向基本与坡向一致,多为顺向坡。切层开挖易引发顺层滑塌。

威胁水土街道分布在山间平缓区域的村社,以及碚金路部分路段的道路和建构筑物,悦复大道道路及沿线建构筑物,以及后期规划建设项目

2

大竹林街道――水土街道嘉陵江沿岸

为河谷岸坡地貌区,岸坡地带地形坡度一般1030°,在水土和悦来街道沿线多为自然岩土混合岸坡,原北部新区段多开发为公园,多为土质岸坡,近年雨季期间受洪水影响发生多处塌岸险情。

主要威胁沿线滨江道路,已建滨江公园及其他建构筑物,嘉陵江。

3

龙兴、鱼复片区两侧近山脚区域

主要位于明月山西侧山脚、铜锣山东侧山脚斜坡段,地形坡度一般3050°,陡崖较发育,基岩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上统岩层,上覆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岩层倾向多与坡向一致,多存在顺向坡,切层开挖易引发顺层滑塌。由于地形影响存在较多的陡崖带,易发育危岩。

主要威胁龙兴、鱼复片区近该区域的工程建设开发和规划,以及该区域村落居民及其房屋。

4

石船镇周边区域

为丘陵地貌区,多为丘包和沟谷相间地形,斜坡区地形坡度一般1030°,局部发育陡崖,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崩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厚度不均匀,一般112m。主要为危岩发育

目前主要威胁该区域村落居民及其房屋,319国道等,该区域为未开发建设区域,对于后期规划建设存在地质安全风险。

5

鱼复片区南部郭家沱-鱼嘴镇长江沿岸

为河谷岸坡地貌区,为岩质岸坡和土质岸坡,部分岩质岸坡为陡崖分布,土质段地形较平缓,岩性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第四系土层为残坡积、冲洪积层成因的粉质粘土、沙土以及人工填土,厚度不均匀,主要为塌岸和危岩发育。

主要威胁沿线依江而建的建构筑物,长江。

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6.1 划分依据

本次规划充分利用《风险评价报告》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成果资料,其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原则是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易损性分区以及风险分区的基础上,全方位考量后对调查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对两江新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个等级。(详见附图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

6.1-1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示意图

6.2防治分区概述

重点防治区面积为75.54km2,占总面积的11.84%;次重点防治区面积为99.27km2,占总面积的15.56%;一般防治区面积为463.33km2,占总面积的72.61%

6.2-1 直管638km2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分区统计

6.2.1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

1、水土片区观音峡北侧峡谷和御临河切割明月山峡谷区域

该区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势陡,危岩发育,主要影响嘉陵江和御临河,嘉陵江作为重要航道流域,一旦发生较大规模危岩崩塌,将会对航道产生较大的影响;御临河在该处汇入长江,如发生较大规模崩塌会对御临河上游及下游长江产生影响。主要防治措施为加强对已有灾害点的巡查和治理,并加强对该区域沿线的排查工作。

2、鱼复片区鱼嘴镇周边区域

该区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塌岸和危岩,地灾点分布相对较密集,主要影响鱼嘴镇整体的开发建设及该段长江流域,鱼复园区在鱼嘴镇周边的开发建设较多,工程建设过程中易于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长江作为重要航道流域,一旦发生较大规模塌岸或崩塌,将会对航道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防治措施为加强对已有灾害点的巡查和治理,并在工程建设之前加强对于地灾防治的管理,并加强对该区域的排查工作。

6.2.2 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

次重点防治区:

1、水土片区两侧近山脚部分区域

该区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存在顺向坡,且该区域地层易于发生顺层滑动,主要影响水土新城在该区域的开发建设以及现有的建构筑物。主要防治措施为严格限制该区域的切层开挖建设,并对该区域已存在的顺向临空斜边坡加强巡排查和治理工作。

2、直管片区鸳鸯街道周边区域

该区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存在较多的危岩和陡崖,鸳鸯街道大型的公园较多,公园多为原始地貌,存在较多的陡崖和危岩,曾多次发生危岩崩塌现象。主要影响公园的游客及该区域的开发建设。主要防治措施为加强公园的及陡崖区域巡排查工作和治理工作。

3、空港片区王家街道和木耳镇周边区域

该区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存在顺向坡,且该区域地层易于发生顺层滑动,主要影响空港片区在该区域的开发建设以及现有的建构筑物。主要防治措施为严格限制该区域的切层开挖建设,并对该区域已存在的顺向临空斜边坡加强巡排查和治理工作。

4、龙兴、鱼复片区两侧近山脚区域

该区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存在顺向坡、危岩,主要影响园区在该区域的开发建设以及现有的建构筑物。主要防治措施为严格限制该区域的切层开挖建设,并对该区域已存在的顺向临空斜边坡和危岩、陡崖加强巡排查和治理工作。

6.2.3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

一般防治区:剩余区域为一般防治区,主要位于目前已经进行的开发区域、集镇建设区域,地形多位于山间平缓地带,人类工程活动较密集,多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第七章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要结合两江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规划,而且还要结合我区地质环境条件特点及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并根据每个灾害点自身的规模、特征、稳定性、危险性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防治方案,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

要紧紧围绕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四大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和各项制度,强化各类巡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努力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更好地服务两江新区经济建设发展。

7.1调查评价

1、深化应用已有的调查成果。目前我区已经完成《两江新区区域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2000),《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价报告(1:5万)》(即将提交使用),接下来在“十四五”期间,便是将这些调查成果高效运用在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中。

2、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与调查

利用市局提供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能力,一旦接到识别,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

3、地质灾害排查

一是开展地质灾害常规的三查,镇街政府及相关部门每年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组织驻守地质队协助开展工作,对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纳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二是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组织技术支撑队伍开展一次全区地质灾害专业排查工作,对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提出处置建议,动态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三是针对易发类型及区域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开展风险评价,提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管理、主动防灾减灾措施建议。

7.2监测预警

1、全面完成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实验)设施建设

依据20217月通过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审查完成的《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2022年度实施方案》和《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实施方案变更设计》,两江新区已有46处地质灾害隐患中有28处将实施专群结合监测(详见下表),由于岚峰立交旁高切坡处于治理施工中,未能实施,实际实施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27处。

7.2-1 两江新区实施专群结合点

序号

灾害

类型

灾害编号

灾害名称

街道/乡镇

地理位置(村组)

实施类型

1

危岩(崩塌)

5001200130011602

柳吊溪危岩

礼嘉街道

礼嘉412

智能化监测

2

危岩(崩塌)

5001200110020600

岚峰立交旁高切坡

鸳鸯街道

岚峰5

智能化监测

3

不稳定斜坡

5001200080030600

金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边坡

翠云街道

远雄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侧

GNSS专群结合

4

危岩(崩塌)

5001200080030700

南山花园C区西北侧道路边坡

翠云街道

南山花园翠樱路

智能化监测

5

危岩(崩塌)

5001200100041200

东湖雅苑北侧道路边坡

天宫殿街道

橡树街与丁香路交叉口西侧

智能化监测

6

危岩(崩塌)

5001200090050402

万科大坡站边坡

人和街道

大坡村1114

智能化监测

7

不稳定斜坡

5001200120061000

大田湾边坡

人和街道

大路村2

GNSS专群结合

8

危岩(崩塌)

5001200090091300

希望饲料厂下方边坡

人和街道

万年路社区

智能化监测

9

危岩(崩塌)

5001200120060100

福禄厂边坡

大竹林街道

黑沟村9

智能化监测

10

危岩(崩塌)

5001201311010100

大岩扁危岩

龙兴镇

洞口村15

智能化监测

11

滑坡

5001201312800100

周家湾滑坡

龙兴镇

洞口村10

智能化监测

12

滑坡

5001201312820100

碾盘山滑坡

龙兴镇

洞口村4

智能化监测

13

危岩(崩塌)

5001201310250200

粉壁村6社新房子崩塌

龙兴镇

粉壁村17

智能化监测

14

滑坡

5001201312840100

下坝4社白杨湾滑坡

龙兴镇

下坝4

GNSS专群结合

15

滑坡

5001201312850100

洞口4社血滩子滑坡

龙兴镇

洞口4

智能化监测

16

滑坡

5001201200010100

黄岭9社水井湾滑坡

石船镇

黄岭村9

智能化监测

17

危岩(崩塌)

5001201200970100

太洪3社马家垭口崩塌

石船镇

太洪村3

智能化监测

18

危岩(崩塌)

5001201201080100

太洪村6社石棺材危岩

石船镇

太洪村6

智能化监测

19

危岩(崩塌)

5001201201090100

太洪村10社岩口危岩

石船镇

太洪村5

智能化监测

20

滑坡

5001201201010100

重桥11社铜子湾滑坡

石船镇

重桥村11

智能化监测

21

滑坡

5001201202960100

砖房子滑坡

石船镇

胆沟村7

GNSS专群结合

22

滑坡

5001201202950100

御临河库岸

石船镇

葛口村3

智能化监测

23

危岩(崩塌)

5001201090010100

三元桥寨子坡危岩

水土街道

三元桥村2

智能化监测

24

危岩(崩塌)

5001201090030102

挑灯村12组半岩危岩、崩坡积体

水土街道

挑灯村12

智能化监测

25

滑坡

5001201050050300

小岩口滑坡

鱼嘴镇

鱼嘴镇石岭村10

智能化监测

26

危岩(崩塌)

5001201050010100

楼房村危岩

鱼嘴镇

楼房村14

智能化监测

27

危岩(崩塌)

5001201050051100

沙湾危岩

鱼嘴镇

鱼嘴镇沙湾村工农路3

智能化监测

28

滑坡

5001201000060101

疏港大道K7+400左侧滑坡

鱼嘴镇

福港大道北侧

GNSS专群结合

2、进一步夯实群测群防监测

在对全区27处地质灾害开展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的同时,对全部46处继续做好群测群防监测,确保做到人防+技防落实到位。

3、强化四重网格队伍建设

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地矿科四重网格化管理,明确四重网格员的防灾工作职责,加强对四重网格员的指导和监管,抓好全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确保区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其演变动态,变灾后抢险为灾前避险,提高防灾的主动性;其次是及时全面开展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及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质灾害危害对象、稳定性的不同以及其危害程度、诱发机制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综合防治方案。

7.3综合治理与销号工作

7.3.1主要任务

选择威胁人口多、财产大、稳定性较差、风险等级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十四五期间,规划部署3处地质灾害开展工程治理。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灾险情和实际需要,及时开展应急抢险项目处置。同时进一步完善应急治理管理体系。对满足销号条件的隐患点实施销号。

7.3.2综合治理及管理体系完善

对于规划治理的隐患点实施综合工程治理,由于两江新区整体为城区范围,地质灾害的治理要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相结合,并非单一的治理,需做到综合性;目前两江新区内岚峰隧道西北侧崩塌、重桥6社水井湾崩塌、江北机械厂库岸已经开展工程治理;江北机械厂库岸由库区资金支持,由北碚区实施。另有岚峰立交旁高切坡和希望饲料厂下方边坡纳入了两江新区围墙专项治理项目

在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两江新区应急抢险项目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7.3-1 规划治理点

统一

编号

地质灾害点名称


类型

镇街

村组或社区居委会

稳定性

危害

分级

防治

级别

处置建议

备注

1

5001200110020502

岚峰隧道西北侧崩塌

危岩(崩塌)

鸳鸯街道

岚峰6

稳定性较差

小型

六级

群测群防+工程治理

目前正在治理中

2

5001201201000102

重桥6社水井湾崩塌

危岩(崩塌)

石船镇

重桥村6

稳定性较差

小型

六级

群测群防+工程治理

目前正在治理中

3

5001201090010101

江北机械厂库岸

滑坡

水土街道

飞马村15

稳定性较差

小型

六级

群测群防+工程治理

库区后规治理项目由北碚区实施

7.3.3销号工作

开展地灾销号工作。对于满足销号条件的地灾隐患点,在十四五期间进行相应销号工作,近期规划在2022年拟实施销号8处,在2024年根据具体情况再选择一批满足销号条件的实施销号工作。

7.3-2建议销号地质灾害隐患点

序号

名称

镇街

类型

销号原因

1

美利山小区后侧边坡

鸳鸯街道

危岩(崩塌)

已治理,20181月完工,目前无变形,治理有效

2

岩湾崩塌

天宫殿街道

危岩(崩塌)

已治理,201812月完工,目前无变形,治理有效

3

星湖路社区K1号路北侧西段边坡

天宫殿街道

危岩(崩塌)

已治理,20176月完工,目前无变形,治理有效

4

东方雅郡后侧边坡

人和街道

危岩(崩塌)

已治理,20182月完工,目前无变形,治理有效

5

洞口村4社危岩崩塌体

龙兴镇

危岩(崩塌)

已治理,修建东环铁路碾盘山隧道出入口时已清除治理,目前无变形,治理有效

6

江北中学操场边坡

水土街道

不稳定斜坡

灭失,在修建绕城高速时灭失

7

长渝活塞厂外侧滑坡

鱼嘴镇

滑坡

已治理,结合前期码头整治工程一并进行支挡治理,目前无变形,治理有效

8

大岩口滑坡

鱼嘴镇

滑坡

工程建设灭失

7.4应急技术支撑

1、应急体制建设

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体制机制,夯实我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能力,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经费到位,加强交通装备、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医疗装备及个人防护装备等专用装备配置。对于我区内的应急治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2、技术支撑队伍建设

加强我区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一组织协调下,由我区和驻本区的具有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监测、治理资质的专业单位组成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受镇街政府邀请,配合镇街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工作。

3、专家库建设

遴选聘任具有丰富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经验的专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建设,加强专家管理及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升我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水平。

7.5能力建设

1、加强风险区管控体制机制建设

明确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责任主体,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在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工作中的职能职责。探索形成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完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动态管控机制,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诱发因素变化,及时开展风险等级控制效果反馈与修正。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强化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

2、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四重网格员建设,为四重网格员配备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设备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二是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对专业队伍及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配备排查调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野外工作专业设备;三是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制定优秀人才建设体系,注重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才加入地质灾害防治岗位。

3、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

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及技术支撑队伍地质灾害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新型应急指挥通讯、智能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装备配置,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保障水平。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和演练

常态化应急演练和培训,每年依旧实施逐点单点演练,除此外,积极配合完成市级或两江新区组织的综合演练;每年依旧实施分片区集中地灾知识培训和单点受威胁人员的培训,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并易于掌握。

第八章投资估

8.1投资估算依据

本次费用估算是按2021年物价水平进行的,为静态价格,随时间延续,物价水平波动,具体费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以工程实施当年计算为准。费用估算依据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有关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及两江新区政府、区地灾办相关文件执行,同时参照以往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的分析、测算及渝北区实际情况进行。主要依据有:

《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标准(试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2011);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政部、科技部文件,财教〔2006219号);

《工程勘察与设计收费标准》(2002);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资金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

重庆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资金使用规定等相关文件;

8.2规划投资估算

本规划两江新区总投资4620.83万元,其中市级资金102.68万,市局拨款地质队员驻守费用100万,两江新区财政投资4418.15万(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主要来源于两江新区管理委员财政专项投入)。各项费用估算见下表:

8.2-1两江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费用估算表

年份

驻守费

系统维护费

应急演练

群测群防

隐患点销号工作

智能化监测

应急处置

群测群防物资保障

区域评估

工程治理

合计()

2021

20

20

6.9

16.53



500

6

608

1071

2248.43

2022

20

20

6.9

16.53

5

102.68

500




671.11

2023

20

20

6.9

16.53



500




563.43

2024

20

20

6.9

16.53

5


500

6



574.43

2025

20

20

6.9

16.53



500




563.43

总计:

100

100

34.5

82.65

10

102.68

2500

12

608

1071

4620.83

对上表资金进行以下说明:

  1. 驻守排查按市局文件标准为:100万元(10//人,两江新区每年驻守人数2人,每年为20万,来源为市级资金。)

  2. 系统维护费:100万元,标准为每年为20万,来源为区级资金。

  3. 应急演练费用:34.5万,每年逐点进行单点应急演练,单点费用为1500//年,来源为区级资金。

  4. 群测群防费用:主要为群测群防员费用,原北部新区8街道标准3600//年,其他区域标准为1500//年,库区补助标准为2400//年,非库区标准为1200//年,以上除库区补助外其他来源均为区级资金。

  5. 隐患点销号工作:暂按每次5万元考虑,来源为区级资金。

  6. 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建设:根据市级下达资金为102.68万(含3年维护费),来源为市级资金。

  7.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调查及处置费用:预计2500万元(每年500万元,规划期5年),来源为区级资金。

  8. 群测群防物资保障:主要为雨靴、雨伞、衣服等(使用方为四重网格人员),规划期5年内考虑购置2次,每次为6万元,来源为区级资金。

  9. 区域评估:两江新区区域评估项目,目前已经实施完成,合同资金为608万,来源为区级资金。

  10. 工程治理:“十四五”期间规划治理项目有三处,岚峰隧道西北侧崩塌、重桥6社水井湾崩塌、江北机械厂库岸。其中岚峰隧道西北侧崩塌和重桥6社水井湾崩塌已经实施,治理费用岚峰隧道西北侧崩塌概算为600万元,重桥6社水井湾崩塌概算为471万元,合计为1071万元,资金来源为区级资金,江北机械厂库岸已经立项,费用为500万元,为市级资金,由北碚区实施,故未纳入本次规划资金。

第九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依据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镇街要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加大规划实施监督考核力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和监督,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功能,确保规划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完善体制机制,助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体制,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根本保证。继续夯实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牵头、地勘支撑、部门协作、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治责任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完善地质灾害专业队伍驻守制度,充分发挥驻守地质队员作用,着力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与水平。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队伍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合法权益,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与稳定提供根本保障。完善绩效评估、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规划目标落到实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地质灾害威胁(损毁)土地、修复治理土地权属、出让等相关政策,拓展地质灾害治理内涵,提升地质灾害治理效益和社会各方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研究制定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相关新政策新办法,确保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源头控制地质灾害。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建设,实现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和防治工程的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治理项目进度和质量,为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化、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实施

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财政预算的投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实施。要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共同防御机制,资金来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政府应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整治、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金,为完成规划任务提供资金保障。政府要制定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成效挂钩土地用地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投入机制,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来源长期稳定。要加强资金监管,落实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确保专款专用,项目实施依法、规范、高效,发挥最大效益。

(四)强化宣传培训,构建全民防灾良好氛围

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培训和演练。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基层地质灾害防灾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及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全社会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认知度,赢得全社会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附则

10.1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

10.2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是实施本规划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划解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工作。

10.3 本规划未尽事宜,按国家、重庆市、两江新区有关规定执行。

10.4 本规划自两江新区管委会批准之日起实施。

10.5 本规划每五年应修编一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我要写信
  • 版权所有: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