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街道> 大竹林街道办事处 > 街道动态

【竹林故事】廖永军:教育“江湖”有位豪气干云的“大侠”

日期:2024-03-04 来源:大竹林街道办事处

忆往昔

五千年的历史江湖中曾涌现过

无数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的侠客

看今朝

西南大学附中的竹林深处同样有位

仁而有义、豪气干云的“大侠”

他就是教育先锋廖永军

一、“蜀”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侠之意气

“拥有一个会武术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如果你在西南大学附中的校园进行这样的随机采访,学生们一定会用灿烂的笑脸、频频竖起的大拇指和激动的语调告诉你答案——这是世界上最酷也最幸福的事情。而成就这种美好的,就是会武术的生物老师“廖大侠”。

从教三十余载,每次面对新学生作自我介绍时,他总会幽默地说道,我会一些武术,大家可以叫我“大侠”或者“肥侠”,欢声笑语中轻松拉近师生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他的生物课也自然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江湖”——他带领学生们与生态系统“结盟”、与细胞学“拜把子”、与遗传学“大战三百回合”……寓教于乐,是廖永军在一众学科中“独领风骚”的独门秘籍,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则是莘莘学子对廖老师侠客意气的最高评价。

二、摇笔起风霜,推诚结仁爱——侠之柔情

作为西南大学附中的资深班主任,廖永军从1988年开始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而谈起班主任工作的“神兵利器”,他说:爱心是永远的“必杀技”。这是一位侠客的教育初心,正是这颗爱心,让他在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更让他成为附中德育工作“仁爱派”的“掌门人”。

学生的小错小误,他总是予以包容理解;学生的思想迷津,他总是善于倾听纾解;学生的艰难困窘,他总是轻轻张开羽翼,将他们护在身后。正因如此,孩子们也总爱在课间簇拥着他们的“肥侠”,一次又一次寻求学习和生活中关于困惑的答案。就这样,在一声声“大侠”“肥侠”的呼唤中,廖永军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学生的心灯,也让他历届的学生“历尽千帆”而无不怀念独属于廖永军的师者仁心、“侠骨柔情”。

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之仗义

廖永军的“侠义”不仅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同事们的心目中也是“有口皆碑”——学校的青年教师们从不把他视作一位不苟言笑的领导,而更认同他是一位替大家遮风挡雨的慈父侠客,这正印证了“侠”字的本义——一个大人庇护两个小人、一个有力量的人帮助相对弱小的人。

廖永军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资深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他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总是毫无保留地为他们廓清心中的困惑,助力他们更好地成长。他的课堂后面总是坐满了前来听课学习的青年教师,多名青年教师更在他的指导下斩获市级赛课一等奖的荣誉。而在生活中,他也会事无巨细地关心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的作息、情感、生活困难,或暖心建议、或耐心疏导、或慷慨解囊,并且不事张扬,颇有太白笔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客气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怎能不让人在唤出他“大侠”的名号时、心中泛起同一阵暖流呢?

四、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侠之敬业

面对教育教学工作,廖永军在上万个日日夜夜中一直践行着自己“永远钻研”的教学教研态度。

凭借着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温暖细腻的师者仁心,廖永军收获了丰硕的教育事业成果:他曾担任西南大学生科院教学法外聘指导教师、西南大学生科院教育硕士导师、西南大学生科院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委员等职务;多次被评为西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楷模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荣获重庆市直属中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主研重庆市重点课题两项,发表多篇核心论文,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一等奖……这些荣誉,是对廖永军在教育事业上付出的心血的见证,也是一位敬业的“教育侠客”最好的勋章。

五、白发未除豪气在,“凝”为烟雨蔽江天——侠之豪气

三十载岁月匆匆,当初那个会让学生感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少年侠客已然白发丛生,但廖永军挥洒之间仍侠气不减。

虽已近“耳顺”之年,但“大侠”仍不打算“隐退”,而是选择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继续耕耘,持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人格魅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样的豪侠精神自会凝成烟雨,荫庇、感染着西南大学附中的每一个学子、每一位同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我要写信
  • 版权所有: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
  • 您即将离开“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