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街道> 大竹林街道办事处 > 街道动态
从“60后”到“00后” 竹林“志愿红”温暖战“疫”路

本轮疫情以来,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奋战在抗疫一线,从“60后”到“00后”,这支队伍里“60后”主动担当、关键时候站出来,“70后”勇挑重担、以逆行者姿态助力防疫一线,“80后”义不容辞、以行动坚守初心,“90后”挺身而出、暖心志愿服务传递爱与关怀,“00后”锐气十足冲锋“疫”线……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年龄,相同的使命,还有疫情之下的爱与坚守。
1.在抗疫一线的硬核“60后”王静:我们一直在坚守
“我今年4月份退休的,满60岁啦。”党员志愿者王静的声音格外爽朗。作为紫竹苑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老大哥”,王静是社区工作人员心中“引路人”一般的存在。
“闲不下来,我喜欢和社区的同志们交流,他们也喜欢和我交流,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说一声就是了。”王静说。
退休以来,王静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多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从维持秩序、后勤保障、对接资源……王静始终怀着初心“作为党员,要有责任感,关键时候要站出来。”
在物资临时存放点,王静整理居民快递
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时询问老年居民物资储备情况,主动帮助没有微信的老年居民网上购物,王静道,“能帮一个是一个。”
怎样关心引导年轻人?王静也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压力大,要正确关心引导他们,我年龄在那里、也工作几十年,都还能听我几句,在群里发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在做志愿者的时候,和年轻人多交流沟通,开解疏导,思想多‘碰撞’才有新的认识。”
此外,服务学生群体,也是王静志愿服务的一个重点。一方面帮助学生开辟核酸检测绿色通道,不耽误上网课,另一方面关心学生情况,做好思想引导,“内外兼施”有成效。
王静(右一)与紫竹苑社区工作者李玲(右二),志愿者申雪艳(左一)、肖仁维(左二)合影
王静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一线,同时用文字记录下了抗疫一线的温暖感动,在文章《我们一直在坚守》中,王静书写着从社区工作人员、“大白”、小区志愿者,到物业保安、保供商家的坚守,“社区同志们有家不能归,坚守在抗疫防护第一线;一批又一批小区志愿者报名参加各种志愿服务,信息录入、秩序维护、物资保障、心理安慰;‘大白’的身影令人起敬,冲在防控最前面总是充满信心;小区保安24小时吃住在岗亭上,面带微笑维护小区秩序,给业主带来温暖;保供商万佳超市夫妇俩,十多天没有回家,随叫随到,各类蔬菜食品源源不断地保障供应,默默贡献着……”
王静告诉竹小林,作为老党员,能和年轻人奋战抗疫一线,他深感荣幸,也信心十足,正如他在文章里写的那样:“深秋时节,金色灿烂,宁静天气,家有炊烟。让我们一起坚守,走过这特殊时期,去迎接疫情消散的曙光。”
2.“70后”志愿者李平 “疫”路护送 暖心助力居民就医
“我是问着当上志愿者的。”李平告诉竹小林,11月9日,他处理好自家店铺的事情,看到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就想着要做点什么,通过几个热心人,才问到了紫竹苑社区。
紫竹苑社区掌握李平的个人情况后,把他安排到医疗组,负责居民疫情期间送医服务。“知道我会开车、熟悉路,社区工作人员还带我去了新区好几个医院‘踩点’。”
从11月10日起,李平正式“上岗”,结果第一份工作却是到了物资组,“大家都太忙了,物资组3个人,要负责社区各个点位的所有物资,那一天我们忙到了凌晨2点多。”
李平告诉竹小林,也是从那天起,他没有回家,吃住在社区,是家人把被子、衣服从门岗出递出来。
李平接送居民就医
“送医的整个过程就是和时间赛跑,算好时间点,不浪费一秒,同时保证病人就医过程的闭环管理。”李平说。
提前知道病人预约的医院、时间,大概早上7、8点左右接到病人,送达医院之后再返回社区接送两、三批病人或者跑医院帮居民拿药,下午1、2点,上午的病人也看好病拿好药了,就去接回他们,其间给各个点位的防疫人员送餐、运送防疫物资等,李平列举着自己的工作安排。
但大多时候,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比如临时接到“急单”,居民有买药的需求、有紧急求医的需要等等情况,李平总想着,“再多做一点。”最忙的一天,李平除了运送物资外,接送了7位病人。
李平搬运物资
忙忙碌碌、踏踏实实,是李平对自己志愿服务期间状态的形容。
工作任务排满时间表,忙碌着、付出着,反而收获了内心的踏实感。“我就想做些什么,让疫情快快好起来,我的小店可以早点开起来。” 李平说。
3.在“疫”线20多天 “80后”志愿者任淼以行动坚守初心
11月28日,星汇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群里弹出一张照片,照片里的男子侧身弓着背,眼睛微眯,一幅累极的样子,让人难以忽视的是他穿着的白色短袖,因为汗湿的缘故,隐约透出皮肤的颜色。
这是刚上门为物业做完核酸检测的志愿者任淼,任务结束他的全身也湿透了。
任务结束后的任淼,全身湿透了
任淼来自江北嘴水源空调有限公司,今年35岁,他从11月9日起支援星汇社区抗疫一线,在此期间辗转社区多个小区,从扫“阳楼”开展核酸检测、维护小区卡点秩序、运送生活物资、上门回收医废……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
任淼的一天开始于核酸检测,早上8点,全副武装的任淼负责信息录入工作,和扫楼小分队一起上门开展核酸检测,结束时已经是下午1、2点,休整一会儿,3点又上岗小区“快递员”,将门岗物资临时存放点的快递、外卖运送到居民门口,重复往返、来来回回,大概晚上7点“下班”。
“工作时间长了,摸清楚规律,也就慢慢适应了,比如,中午11点左右、下午4点半到7点的外卖最多,要调整好状态。”说起自己发现规律,电话那头的任淼乐呵呵的说。
凡事乐观,认真做事,是任淼面对困难的必杀技。工作中脚扭伤了,还一瘸一拐地坚持“我还行,慢着点做事没大碍。”说起许久不见的家人,他大方地说“想得很哟,只是工作的时候还是把事情做好。”
4.“90后”志愿者伍丹:志愿服务让小区“疫”线更有温度
“麻烦填写一下基本资料,有特长需要特别注明哦。”连日来,龙竹苑社区天骄公园的志愿者伍丹忙碌着招募居民志愿者,常常是张贴好招募海报、搬来桌椅,就开始了她的招募工作。
伍丹介绍,为延伸志愿服务内容,龙竹苑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招募居民志愿者,摸清志愿者技能、特长,为疫情期间居民生活服务、心理疏导及应急医疗做足力量储备。
“有很多邻居都感兴趣,来问怎样加入。”
伍丹招募居民志愿者,回应居民咨询
据了解,伍丹任职于重庆科技馆,从事科普培训方面的工作,11月15日起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与此同时负责招募居民志愿者,回复居民咨询、整理志愿者台账以及策划开展志愿者服务等。
其间,伍丹听说小朋友手摔伤了,迅速联系到从事推拉按摩的志愿者,帮忙看小朋友的伤势,后又多方联系,帮助小朋友去医院就医,“有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在,可以极大的安抚居民情绪。”
伍丹打包蔬菜,运往居民楼栋
在伍丹看来,围绕居民群众的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温度的志愿服务,传递爱与关怀,是志愿者队伍存在的意义。
居民在家无处理发,安排有理发技能的志愿者火速“上岗”;了解到小区保洁工人缺少床和被子,居住环境差,马上开展“送暖”活动,联合小区居民捐赠床、被子、蔬菜等生活物资……暖心服务收获小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尽管天气寒冷,但大家的心紧紧相连,守望相助,也就不觉得冷了。”伍丹说。
5.“00后”志愿者杨鑫披上战袍 冲锋“疫”线
“00后”,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但披上战衣,他们就成了战“疫”一线的重要力量。他们肩负起年轻一代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抒写着自己的青春故事。
在大竹林街道汪家桥社区便有这样一名可爱的“00后”核酸采样志愿者——杨鑫。
杨鑫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体力好,防护意识强,请把我安排到任务最重、最危险的地方去,坚决完成每次任务。”第一次进入隔离酒店采样的“00后”男护士杨鑫笑着说。
2000年5月出生的杨鑫,2020年底退伍,目前是渝北区金易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尽管工作才2年,但已是参加过多次疫情防控的“老兵”了。
当被问到是否愿意进入隔离酒店采样时,杨鑫爽快地同意了。“想为抗疫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帮助更多人。”
杨鑫告诉竹小林,因为疫情暂时不能去上班,听家里人说社区也有疫情,就想到可以来做志愿者。
执行力强,年轻又肯吃苦,是杨鑫在汪家桥社区工作人员的印象。
汪家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周婕说:“杨鑫20日下午1点来社区报到,2点就上岗核酸采样,实在是缺采样的志愿者,试着问了一下他,他马上就答应了。”
工作间隙拍的照片
上门核酸采样、进入隔离酒店……自11月20日至今,杨鑫辗转在社区各个点位,平均每天7、8个小时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说起令他感动的瞬间,是敲门行动时,居民积极配合做核酸之余,总是能听到关心他们的话语,“辛苦了哟”“这么晚还要来帮我做核酸”“慢慢走”之类的暖心话语,“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关心,就算工作再辛苦,心里都是很高兴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与一代人接力续航,在战“疫”一线,这样的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的志愿者还有很多,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还在发生,面对无情的病毒,他们并肩战斗、同心抗疫,始终坚守着、传递着竹林人的力量,向他们致敬!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网站标识码:5000000054
ICP备案号:渝ICP备15010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404号



